和所有生活在北京的市民一样,他有自己的梦想,讨厌北京的雾霾,希望北京的天空天天都是APEC蓝。
和所有心系这个国家的中共党员一样,他关心党的形象和威望,也深知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
和所有热爱这个国家的公务员一样,他寄厚望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也期待早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和所有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插队知青一样,那些记忆、苦难和亲情,让他与农村结下不解之缘,也让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渴望。
和所有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激励的中国人民一样,他努力工作,尽心付出。
2015年春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之一,他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为这个国家的富强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是习近平。
北京市民习近平
民族:汉族
出生时间:1953年6月
籍贯:陕西富平
户籍所在地:北京
婚姻状况:已婚
个人爱好:足球等
2014年2月25日,北京,晴,重度雾霾。
上午11点刚过,住在南锣鼓巷的居民们,见到一位特别的客人。
他身材高大,穿着黑色风衣,笑容满面地跟大家打着招呼,“老街坊,你们好。”
南锣鼓巷坐落在北京鼓楼与地安门之间,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它是很多北京人的记忆,也是很多外地来京游客的必去景点。如今,它还是北京旧城改造的重要内容。
来到南锣鼓巷的这位客人,不但热情,关心的事情也挺多。
在雨儿胡同——这里是北京典型的大杂院,院里都是小平房——他走进4户人家,问了一连串问题——“做饭烧什么?”“取暖方便不方便?”“胡同里几个厕所?”
那都是老北京才知道的老胡同里的老问题。
退休在家的关世岳、迟克申夫妇,生在南锣鼓巷,长在南锣鼓巷。他们没想到,客人还走进了他们家。
他问老两口,如果改善居住条件,有两套方案:一是就地改造,一是拆迁搬走,具体倾向于哪种?
关世岳回答,自己岁数大了,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更倾向于就地改造。
客人点了点头说:“也对。你们住习惯了,老地方好!”
这位客人祖籍陕西,打小在北京城长大,当年还跑到什刹海溜冰。他记得小时候的北京,风很大,出门也要戴口罩。
他姓习,叫习近平。
去南锣鼓巷那天,他没戴口罩。有人说,这是“与民同呼吸、共命运”。
如今的北京,风沙小了,戴口罩的人和时候却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北京市民,习近平也挺烦恼的。
去年11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快开的前几天,他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到舒适一点。
好在会期那几天,北京蓝天白云,人们都说这是“APEC蓝”。
习近平记住了这个新词。他在APEC欢迎宴会上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习近平还是个地道的球迷,获赠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专用足球,也有球星贝克汉姆的纪念球衣。
他会熬夜看比赛。妻子彭丽媛就说过,丈夫喜欢游泳、登山,爱看篮球、足球、拳击等比赛,有时也会在深夜看电视转播的体育节目。
2012年2月,他在爱尔兰参观一个当地体育协会时,走上草坪一展身手。那张“大脚开球”的照片,就摆在他的办公室。
和很多中国球迷一样,习近平对中国足球也“恨铁不成钢”。有一次他看到中国队连输5球,气得愤怒离场。
现在,他把对足球的更多期望寄予在青少年身上。
“我看好你们!看好你们这一代将来成为出色的足球运动员。这是我的愿望。”2014年3月,他在德国访问时,和妻子一同去看望了在当地训练的志丹少年足球队队员。
11个月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国足球的春天,这次真的要来了。
公务员习近平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学位:法学博士
现任职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2014年10月,北京进入一年中最美的时间,习近平却无暇顾及。
这个月下旬,他要主持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事关一个国家的法治进程。
此前两个月,距离北京2000公里的福州,坐了8年牢狱的念斌终于等来无罪释放的一天。遥远的北方城市呼和浩特,一对老人仍在为18岁就被执行死刑的儿子呼格吉勒图苦苦申冤。
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
3天后,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迈入2.0版的时代。
在新中国的法治进程中,依法治国并非一个新鲜词汇。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这是“依法治国”的1.0版本。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执政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意志的17年期间,它的应有之义并未完整彰显。
作为一位拥有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一直在致力于让“依法治国”恢复本色。
“全面依法治国”起步之时,习近平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深化改革”也刚刚走完开局之年。
2014年最后一天,习近平在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时表示,“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改革是破冰之旅,也是攻坚之战。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共召开八次会议。
这一年,“单独二胎”政策密集启动,全国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
这一年,800万“北漂”离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又近了一步。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全文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北京将根据中央精神,及时出台积分落户制度。
这一年,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
700万公务员收入更加透明,晋升更加合理,“养老金并轨制”的实现,打破了人们对公务员特权的想象。
党员习近平
入党时间:1974年1月
入党介绍人:延安梁家河村农民党员梁玉明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这是习近平写的词,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辉煌诗词文化的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喜欢诗词,偶尔自己也会写一首。1990年,他在福州市委书记任上写了这首词,词名叫《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纪念的是一位叫做焦裕禄的中共党员、县委书记。
在焦裕禄去世50年后,中共党员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视为标杆。
焦裕禄对习近平的影响是深刻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延安插队的习近平先后写过10份入党申请书,由于家庭的原因,都未获批准。
直到1974年1月,习近平获批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介绍人、梁家河村农民党员梁玉明回忆:“完全是因为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
如今,全国党员超过8600万。作为其中的一员,习近平关心党的形象和威望,也深知党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2012年11月15日,他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强力反腐成为从严治党的两大抓手。
中央纪委保持高效工作节奏,“周五打老虎”成为人们热烈围观的对象。
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四位副国级以上高官落马,“刑不上常委”的所谓潜规则被打破。
民主生活会让党员干部“红了脸、出了汗”,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的习近平将“从严治党”上升至新的高度。
他指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从严治党”首次进入“全面”时代。
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在内的“四个全面”,成为新时期党的工作战略布局。
两个月后,反腐题材的相声时隔26年再度登上春晚舞台。“防微杜渐!老虎苍蝇一起打,是害虫都得铲除!”辞旧迎新之夜,当相声演员一次次抬高声调,相信许多人也在为过去一年的反腐工作拍手鼓掌。
插队知青习近平
插队时间:1969年-1975年
插队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
插队经历:1974年入党,并当选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
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数亿中国人回到了家乡,或者正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要回家过年。
习近平也一样,今年,他回陕西过年,回陕西延安梁家河村过年。
和数亿中国人一样,回家过年,当然要给家里的人带年货。他自己出钱,给乡亲们带来了饺子粉、大米、食用油。回家过年,当然还要把媳妇带给家里人看,所以习近平用陕北方言向大家介绍彭丽媛:“这是我的婆姨。”
1968年底,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全国形成上山下乡运动高潮。
第二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安地区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开始了7年的知青插队岁月。这里距离北京1060公里。
当时的陕北农村,山多、地少、缺水,条件异常艰苦。人们用的是煤油灯、睡的是土炕、有时连饭也吃不饱。
在梁家河大队,习近平和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继而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才返回北京读大学。
这段经历,让习近平对农村、对农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1982年4月,29岁的习近平来到河北省正定县,先后担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此前他曾在中央军委工作,后来自愿放弃京城优越舒适的环境,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
在这个小小县城,习近平扎下根来,深入实践。
3年时间,他不仅改善了当地“高产穷县”的状况,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行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办法。
他还曾提出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正定淀粉加工、肉制品加工、面粉加工渐成规模。
带着对农村工作的体会,1992年,已是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出版了第一本个人著作《摆脱贫困》。
他在书里说,“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20年后,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年11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用十个“更”字表达了对“小康社会”的认识。
此后两年,他马不停蹄,深入全国最贫困的地方。
他去河北阜平县看“真贫”,提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他到海南考察玫瑰风情产业园,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他对云南怒江边上的独龙族老乡说,“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15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数据,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1.2%。
而这,正是习近平2014年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成绩单”。
(文章转自澎湃新闻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