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Irc5作者:黄超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黄超:“四个全面”也是四种期待/e3pn4lb1l/e3pog04cb/e3ps5mma92015年两会在空前的瞩目中拉开了大幕。代表、委员们都把今年的主题锁定在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上。这反映了群众对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关注热点,用傅莹在人大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说,“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很高的”。“四个全面”虽是中央治国理政的宏观框架,但我们还应将其看作群众的四种期待,这种细节辜负不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期待。自1979年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小康”社会以来,这一概念就成为群众对幸福生活向往的美好向往。这里所讲的“全面”,一方面要涉及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能偏治一隅;另一方面,是要惠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群众,而不是为既得利益者“赚票子”。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就要从人民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着手,从他们最困难的方方面面出力,让人民群众在期待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健全社会主义制度的期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愈加彰显。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治理体系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政府治理能力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进入了改革深水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只是对以往取得的改革成果抱着皆大欢喜的态度,而不愿、不敢、不去啃那些难以解决的“硬骨头”,人民群众就会动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这是极其危险的。可喜的是,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政府承诺的十数项改革举措都得以兑现: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了逾三分之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7项;贫困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增长11.4%;解决了66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2%以上……这些成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的各类改革,都超出了一年前对人民群众的许诺。正是这种超预期的惊喜才能让人民群众觉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期待是值得的。 全面依法治国是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前不久,一篇名为《司法为民?逗你玩呢》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流传,连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都作了回应。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观摩一位蹲了十年冤狱的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到最高法上诉立案的过程。最高法不收快递中的材料、被门口工作人员“拦截”、遭遇立法大厅法官的责难、热线电话的答复与公开程序相反……一幕幕哭笑不得的真实故事让很多网民愤愤不平,有人戏称“一篇文章消解了多少正能量宣传啊”。可见,公平正义虽已耳熟能详,但到底如何实现却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的基本方略已有许多年,但至今“有法不依”“司法畏民”等不良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这会降低群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值。如果群众不再相信法律、畏惧法律、尊重法律,那么再敞亮的“前门”也是门可罗雀,而“走后门”的人则更加堂而皇之。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期待。2014年可谓是“老虎”“苍蝇”都“遭殃”的一年。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人的落马让人民群众对于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期待是越来越高。有人说,腐败大案惊人、腐败官员频出会破坏党在群众眼里的形象,拉低党在群众心里的地位。然而,难道放任不管、玩忽懈怠就能粉饰太平吗?群众对党的自身建设严格要求、有所期待才是对党的信任与依赖,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让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治国理政的胜利、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必须要求每个党员无条件地遵守党纪国法。“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但落到实处还是与群众的期待密切联系。党成功的秘密是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我们不能让群众的期待落空。只有把“四个全面”看作是人民群众的期待,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14255245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gaoxiaoying环球网142552458000011["9CaKrnJIr6i","9CaKrnJIr3n","9CaKrnJIqZ8","9CaKrnJIqUG"]{"email":"gaoxiaoying@huanqiu.com","name":"gaoxiaoying"}
2015年两会在空前的瞩目中拉开了大幕。代表、委员们都把今年的主题锁定在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上。这反映了群众对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关注热点,用傅莹在人大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说,“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很高的”。“四个全面”虽是中央治国理政的宏观框架,但我们还应将其看作群众的四种期待,这种细节辜负不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期待。自1979年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小康”社会以来,这一概念就成为群众对幸福生活向往的美好向往。这里所讲的“全面”,一方面要涉及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能偏治一隅;另一方面,是要惠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群众,而不是为既得利益者“赚票子”。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就要从人民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着手,从他们最困难的方方面面出力,让人民群众在期待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健全社会主义制度的期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愈加彰显。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治理体系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政府治理能力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进入了改革深水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只是对以往取得的改革成果抱着皆大欢喜的态度,而不愿、不敢、不去啃那些难以解决的“硬骨头”,人民群众就会动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这是极其危险的。可喜的是,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政府承诺的十数项改革举措都得以兑现: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了逾三分之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7项;贫困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增长11.4%;解决了66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2%以上……这些成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的各类改革,都超出了一年前对人民群众的许诺。正是这种超预期的惊喜才能让人民群众觉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期待是值得的。 全面依法治国是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前不久,一篇名为《司法为民?逗你玩呢》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流传,连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都作了回应。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观摩一位蹲了十年冤狱的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到最高法上诉立案的过程。最高法不收快递中的材料、被门口工作人员“拦截”、遭遇立法大厅法官的责难、热线电话的答复与公开程序相反……一幕幕哭笑不得的真实故事让很多网民愤愤不平,有人戏称“一篇文章消解了多少正能量宣传啊”。可见,公平正义虽已耳熟能详,但到底如何实现却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的基本方略已有许多年,但至今“有法不依”“司法畏民”等不良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这会降低群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值。如果群众不再相信法律、畏惧法律、尊重法律,那么再敞亮的“前门”也是门可罗雀,而“走后门”的人则更加堂而皇之。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期待。2014年可谓是“老虎”“苍蝇”都“遭殃”的一年。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人的落马让人民群众对于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期待是越来越高。有人说,腐败大案惊人、腐败官员频出会破坏党在群众眼里的形象,拉低党在群众心里的地位。然而,难道放任不管、玩忽懈怠就能粉饰太平吗?群众对党的自身建设严格要求、有所期待才是对党的信任与依赖,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让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治国理政的胜利、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必须要求每个党员无条件地遵守党纪国法。“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但落到实处还是与群众的期待密切联系。党成功的秘密是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我们不能让群众的期待落空。只有把“四个全面”看作是人民群众的期待,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