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IuKX作者:周文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周文:新常态下更需要改革意识/e3pn4lb1l/e3pog04cb/e3ps5mma9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总结过去一年深化改革的成绩,提到我们“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换档降速”,而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可圈可点,亮点不断。彰显了中央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决心和力度,也更彰显了让改革成为发展的新常态,让发展与改革形成良性互动的新理念。回望历史,中国经济腾飞发韧于改革开放,也正是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支撑中国经济的超常增长。但过去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往往“割裂”,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一死又收”的循环,令发展重走老路,改革停滞不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并没有停滞不前,反而步伐越来越快。对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应该说,改革的潜在空间仍然较大,改革只有进行时,改革仍需在路上。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体制性瓶颈取得了根本性改变。但到目前为止,一些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以及为未来将要推动的关键改革所进行的准备,仍然严重滞后于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需要,更严重滞后于应对经济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需要。因此需要迅速寻求改革突破口来拉动增长,进而恢复全社会对经济增长的信心。经济步入新常态,更需要改革意识和改革举措。中国从上世纪末到目前逐步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式,无论是从经济、社会、还是生态上都不可持续,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在的改革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主要靠“摸着石头过河”,而是需要“架桥过河”,由此需要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改革还需要尊重民意,注重与底层的实践与经验相结合,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先行先试,把改革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强调改革成果共享;坚持问题导向,直面体制机制难点。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点面结合,兼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必须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但是,全面并不代表不分重点,深化改革应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破除瓶颈,突破难点,以点带面,对改革大局尤为关键;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增量化改革空间有限,进一步改革必须要动存量,但存量改革就必须要破除把持存量的利益集团对改革可能制造的阻碍。传统土地、户籍、行业垄断、金融、财税体制,塑造并固化了各种利益集团,形成了改革的胶着状态,必须以改革共识勇破“冰坚”。从全面深化改革看,近期一些重点、关键和关联性大的领域改革有望迈出重大步伐,其中五大改革、一个重点尤为值得期待。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有望提速。三是价格改革难点有望得到突破;四是财税、金融改革有望得到深化;五是国企改革或将有重大进展。现在国企改革的主要问题是分类不清,在理论上没有一个恰当定义和清晰概念。因此,准确分类是实现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要一步。预料2015年中国国有企业将在分类的基础上,渐次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董事会和高管制度、员工持股计划等多项改革。一个重点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支撑。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体制机制创新对经济平稳增长尤为重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未有穷期,改革也更需要新思路。只有形成改革共识,加快改革推进的力度,才能给全社会传递正能量,进而释放更多激励创新的潜力空间,最后实现中国经济的刮骨疗伤与凤凰涅槃。(作者是清华大学资本论与当代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14256286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翟亚菲环球网142562868000011["9CaKrnJIuv1","9CaKrnJIux6","9CaKrnJIulc","9CaKrnJIugN"]{"email":"zhaiyafei@huanqiu.com","name":"翟亚菲"}
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总结过去一年深化改革的成绩,提到我们“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换档降速”,而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可圈可点,亮点不断。彰显了中央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决心和力度,也更彰显了让改革成为发展的新常态,让发展与改革形成良性互动的新理念。回望历史,中国经济腾飞发韧于改革开放,也正是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支撑中国经济的超常增长。但过去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往往“割裂”,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一死又收”的循环,令发展重走老路,改革停滞不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并没有停滞不前,反而步伐越来越快。对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应该说,改革的潜在空间仍然较大,改革只有进行时,改革仍需在路上。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体制性瓶颈取得了根本性改变。但到目前为止,一些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以及为未来将要推动的关键改革所进行的准备,仍然严重滞后于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需要,更严重滞后于应对经济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需要。因此需要迅速寻求改革突破口来拉动增长,进而恢复全社会对经济增长的信心。经济步入新常态,更需要改革意识和改革举措。中国从上世纪末到目前逐步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式,无论是从经济、社会、还是生态上都不可持续,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在的改革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主要靠“摸着石头过河”,而是需要“架桥过河”,由此需要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改革还需要尊重民意,注重与底层的实践与经验相结合,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先行先试,把改革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强调改革成果共享;坚持问题导向,直面体制机制难点。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点面结合,兼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必须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但是,全面并不代表不分重点,深化改革应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破除瓶颈,突破难点,以点带面,对改革大局尤为关键;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增量化改革空间有限,进一步改革必须要动存量,但存量改革就必须要破除把持存量的利益集团对改革可能制造的阻碍。传统土地、户籍、行业垄断、金融、财税体制,塑造并固化了各种利益集团,形成了改革的胶着状态,必须以改革共识勇破“冰坚”。从全面深化改革看,近期一些重点、关键和关联性大的领域改革有望迈出重大步伐,其中五大改革、一个重点尤为值得期待。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有望提速。三是价格改革难点有望得到突破;四是财税、金融改革有望得到深化;五是国企改革或将有重大进展。现在国企改革的主要问题是分类不清,在理论上没有一个恰当定义和清晰概念。因此,准确分类是实现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要一步。预料2015年中国国有企业将在分类的基础上,渐次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董事会和高管制度、员工持股计划等多项改革。一个重点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支撑。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体制机制创新对经济平稳增长尤为重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未有穷期,改革也更需要新思路。只有形成改革共识,加快改革推进的力度,才能给全社会传递正能量,进而释放更多激励创新的潜力空间,最后实现中国经济的刮骨疗伤与凤凰涅槃。(作者是清华大学资本论与当代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