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IlZD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港媒:中国需要“亚洲版”的大国外交战略/e3pn4lb1l/e3pog04cb/e3ps5mifn香港《信报》3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正进入“一带一路”时代2014年,与此相关的大量会议在神州大地召开。进入2015年后,许多省份在最近召开的地方两会上纷纷摩拳擦掌,谋划如何实施“带路战略”。为了因应这种需求,国家层面的“带路规划”或将很快面世。中国在迈入“一带一路”快车道之际,有必要审视周边的外交环境,以便发现战略实施的空白点。这个空白点就是针对周边亚洲大国的外交战略。毋庸讳言,亚洲正在经历大变化,从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演变为全球政治格局调整最大的地区。中国既是这种变化的动力与原因,也要经受这种变化的严厉检验。历史地看,陆权时代国家崛起的方式通常是:通过陆上征伐战胜对手,控制尽可能多的土地以及被这些土地包围的水域,即成为最强大的陆上帝国。 海权时代国家崛起则多依仗拓展殖民地,并在母国与这些殖民地之间编制贸易网络,为此,组建无可匹敌的舰队具有头等重要性。二战后成为全球最强大国家的美国,受一个半世纪的孤立主义与盎格鲁撒克逊注重商业利益这双重传统的影响,治理世界的方式不再是领土扩张,而是维护自由贸易秩序。谋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设立海外军事基地,乃至于组建联合国,都与这一目标有关。在自由贸易体系下,美国在经济领域的比较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对全球市场的占领与控制。这也为美国向外推行价值观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因此力推的是服务业自由贸易(BIT是典型代表),而在货物贸易领域则转而强调“公平贸易”,并促进本国的再工业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时隔一个半世纪再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有可能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从而为进一步发展为综合实力第一大国奠定经济基础。不管中国是否能取代美国的全球角色与地位,成为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均可称实现了民族复兴。1990年以来,中国在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基础上侧重推行伙伴关系外交,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保持了总体良好的关系,与此有重大关系。现在的情势是:美国全力谋划亚太再平衡,日本加快国家正常化步伐,他们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在增强。为应对这种局面,新一届中国政府推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以“新型大国关系”应对美国这个“点”,搭建几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线”,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互联互通夯实欧亚大陆(尤其是欧亚大陆中东部)这个“面”。中国周边国家众多,单是接壤的邻国就有十四个,加上不接壤的邻国,合计超过30个。这些国家之间差别巨大,中国在强调周边外交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无法也不应该套用一个原则、使用一个标准。也就是说,有必要分类处置,以便实现自身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需求的契合。大致而言,可以有三类政策。针对一般的中小周边国家,适用于2002年以来陆续提出的一系列周边外交原则,如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善邻富邻,亲诚惠容,建设命运共同体等。对于高度关注南海问题的东盟各国,这些原则依然使用,中国所需要的是把南海问题放在整体框架下来处置,“管控分歧、强化合作”是现实途径,为此,有必要加快落实“双轨思路”、加快“南海行为准则”制定进程。全球性大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是中小国家所不能取代的,地区性大国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也是地区内其他国家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重视这个环节。那么,应该怎么办?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外交的过程中,有必要、也有条件推行针对这些国家的亚洲大国外交,而且,可以很好展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与周边外交是中长期战略,不能局限于经济领域。多种文明并立与交织,曾经是亚洲诸多纷争的原因。但我们乐于换个视角看问题:这也是亚洲的骄傲。这是一片滋生文明的沃土,孕育了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教文明、基督教文明等影响遍及全球的几大文明。在经历千百年的宗教乃至文明纷争后,现在是时候探讨不同文明的共存共荣了。这方面亚洲是全球最好的试验田,可望为经济上日益交织的亚洲探索出一条化解宗教与历史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故此,中国不妨推动成立“亚洲文明对话”机制。1425366000000责编:李圣依中国新闻网142536600000011["9CaKrnJIlX6","9CaKrnJIlWe","9CaKrnJIlRt","9CaKrnJIlR7","9CaKrnJIlQx"]{"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香港《信报》3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正进入“一带一路”时代2014年,与此相关的大量会议在神州大地召开。进入2015年后,许多省份在最近召开的地方两会上纷纷摩拳擦掌,谋划如何实施“带路战略”。为了因应这种需求,国家层面的“带路规划”或将很快面世。中国在迈入“一带一路”快车道之际,有必要审视周边的外交环境,以便发现战略实施的空白点。这个空白点就是针对周边亚洲大国的外交战略。毋庸讳言,亚洲正在经历大变化,从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演变为全球政治格局调整最大的地区。中国既是这种变化的动力与原因,也要经受这种变化的严厉检验。历史地看,陆权时代国家崛起的方式通常是:通过陆上征伐战胜对手,控制尽可能多的土地以及被这些土地包围的水域,即成为最强大的陆上帝国。 海权时代国家崛起则多依仗拓展殖民地,并在母国与这些殖民地之间编制贸易网络,为此,组建无可匹敌的舰队具有头等重要性。二战后成为全球最强大国家的美国,受一个半世纪的孤立主义与盎格鲁撒克逊注重商业利益这双重传统的影响,治理世界的方式不再是领土扩张,而是维护自由贸易秩序。谋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设立海外军事基地,乃至于组建联合国,都与这一目标有关。在自由贸易体系下,美国在经济领域的比较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对全球市场的占领与控制。这也为美国向外推行价值观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因此力推的是服务业自由贸易(BIT是典型代表),而在货物贸易领域则转而强调“公平贸易”,并促进本国的再工业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时隔一个半世纪再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有可能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从而为进一步发展为综合实力第一大国奠定经济基础。不管中国是否能取代美国的全球角色与地位,成为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均可称实现了民族复兴。1990年以来,中国在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基础上侧重推行伙伴关系外交,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保持了总体良好的关系,与此有重大关系。现在的情势是:美国全力谋划亚太再平衡,日本加快国家正常化步伐,他们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在增强。为应对这种局面,新一届中国政府推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以“新型大国关系”应对美国这个“点”,搭建几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线”,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互联互通夯实欧亚大陆(尤其是欧亚大陆中东部)这个“面”。中国周边国家众多,单是接壤的邻国就有十四个,加上不接壤的邻国,合计超过30个。这些国家之间差别巨大,中国在强调周边外交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无法也不应该套用一个原则、使用一个标准。也就是说,有必要分类处置,以便实现自身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需求的契合。大致而言,可以有三类政策。针对一般的中小周边国家,适用于2002年以来陆续提出的一系列周边外交原则,如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善邻富邻,亲诚惠容,建设命运共同体等。对于高度关注南海问题的东盟各国,这些原则依然使用,中国所需要的是把南海问题放在整体框架下来处置,“管控分歧、强化合作”是现实途径,为此,有必要加快落实“双轨思路”、加快“南海行为准则”制定进程。全球性大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是中小国家所不能取代的,地区性大国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也是地区内其他国家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重视这个环节。那么,应该怎么办?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外交的过程中,有必要、也有条件推行针对这些国家的亚洲大国外交,而且,可以很好展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与周边外交是中长期战略,不能局限于经济领域。多种文明并立与交织,曾经是亚洲诸多纷争的原因。但我们乐于换个视角看问题:这也是亚洲的骄傲。这是一片滋生文明的沃土,孕育了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教文明、基督教文明等影响遍及全球的几大文明。在经历千百年的宗教乃至文明纷争后,现在是时候探讨不同文明的共存共荣了。这方面亚洲是全球最好的试验田,可望为经济上日益交织的亚洲探索出一条化解宗教与历史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故此,中国不妨推动成立“亚洲文明对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