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UsF1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十三五”这五年:让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e3pn4lb1l/e3pog49dk/e3ptcgi5m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前所未有地将“绿色”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一起定位为“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五大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之一,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十三五”作为中国经济新旧发展动能的重要转换期,绿色发展有望成为新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质升级。绿色转型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十三五”必须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从2011年的2%稳步提高到2015年的5.6%。通过提升“十三五”期间资源能源在经济系统的利用效率,不仅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关切,还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把绿色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快传统的产业改造提升,止住经济的出血点,降低资源的漏损率。针对当前一段时期工业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抓手,加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碳排放”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特别是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低端和过剩产能,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企业的关停并转,鼓励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提升资源能源的集约化管理和利用。 二是强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减少单位产出的物质消耗,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变为物质闭环流动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现碳排放的主动有效控制。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节能环保产业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节能环保产业不仅为其他产业绿色发展提供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而且自身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明显,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主动力量和产业生力军。绿色消费策应供给侧改革,拉动经济增长。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十二五”绿色消费成效显著。2015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0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19.2%,5年平均增速为3.6%。与2005-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18.8%和3.1%;少增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10个北京市2014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其中,被视为环境污染重要来源之一的煤炭的消费量在2015年实现首次下降,比2014年下降3.7%;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稳步上升,从2011年的13.0%提高到2015年的17.9%。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不仅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而且通过总需求管理,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策应供给侧改革,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推广绿色消费产品。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到2020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鼓励选购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节水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的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的广泛应用。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快建立绿色产品专门的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推动市场、商场、超市、旅游商品专卖店等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拓展绿色产品农村消费市场。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资源环境效益。大力推广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直销或与实体企业合作经营绿色产品和服务,鼓励利用网络销售绿色产品,推动开展二手产品在线交易,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绿色消费需求。绿色外贸打造出口新优势,跨越贸易壁垒。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近年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对我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出口的现象屡屡出现。而出口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2015年货物净出口(出口减进口)36770亿元,占GDP的5.4%。发展绿色外贸,推动符合较高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出口,不仅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而且能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遏制进出口下滑势头,把出口重塑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加强出口企业环保达标审核,推动国内环境标准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开展相关国际绿色产品认证。加强出口企业环保监管,促使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与国际标准衔接。推动出口产品进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满足有关国家和消费者在市场准入、标准标志上的要求,打开其贸易保护的篱笆,攻克绿色壁垒。优化外贸结构,提升绿色产品占比。调整出口退税率结构,提高绿色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减少出口审批和退税程序。加大对绿色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增加绿色出口的信用保险规模,特别是以高铁为代表的、具有显著绿色环境效益的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融资。“十三五”这五年,在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下,贯穿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环境、社会共赢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在绿色消费、绿色出口等需求侧精准施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消费和绿色外贸继续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引擎,从而不仅拉动我国经济走出下行压力的雾霾,迈向中高端,而且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融研究院 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曹明弟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14576607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衍龙环球网145766076000011["9CaKrnJUsCS","9CaKrnJUsC6","9CaKrnJUqT1","9CaKrnJUqQR","9CaKrnJUqIP"]{"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前所未有地将“绿色”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一起定位为“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五大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之一,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十三五”作为中国经济新旧发展动能的重要转换期,绿色发展有望成为新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质升级。绿色转型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十三五”必须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从2011年的2%稳步提高到2015年的5.6%。通过提升“十三五”期间资源能源在经济系统的利用效率,不仅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关切,还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把绿色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快传统的产业改造提升,止住经济的出血点,降低资源的漏损率。针对当前一段时期工业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抓手,加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碳排放”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特别是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低端和过剩产能,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企业的关停并转,鼓励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提升资源能源的集约化管理和利用。 二是强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减少单位产出的物质消耗,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变为物质闭环流动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现碳排放的主动有效控制。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节能环保产业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节能环保产业不仅为其他产业绿色发展提供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而且自身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明显,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主动力量和产业生力军。绿色消费策应供给侧改革,拉动经济增长。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十二五”绿色消费成效显著。2015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0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19.2%,5年平均增速为3.6%。与2005-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18.8%和3.1%;少增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10个北京市2014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其中,被视为环境污染重要来源之一的煤炭的消费量在2015年实现首次下降,比2014年下降3.7%;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稳步上升,从2011年的13.0%提高到2015年的17.9%。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不仅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而且通过总需求管理,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策应供给侧改革,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推广绿色消费产品。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到2020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鼓励选购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节水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的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的广泛应用。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快建立绿色产品专门的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推动市场、商场、超市、旅游商品专卖店等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拓展绿色产品农村消费市场。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资源环境效益。大力推广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直销或与实体企业合作经营绿色产品和服务,鼓励利用网络销售绿色产品,推动开展二手产品在线交易,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绿色消费需求。绿色外贸打造出口新优势,跨越贸易壁垒。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近年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对我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出口的现象屡屡出现。而出口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2015年货物净出口(出口减进口)36770亿元,占GDP的5.4%。发展绿色外贸,推动符合较高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出口,不仅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而且能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遏制进出口下滑势头,把出口重塑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加强出口企业环保达标审核,推动国内环境标准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开展相关国际绿色产品认证。加强出口企业环保监管,促使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与国际标准衔接。推动出口产品进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满足有关国家和消费者在市场准入、标准标志上的要求,打开其贸易保护的篱笆,攻克绿色壁垒。优化外贸结构,提升绿色产品占比。调整出口退税率结构,提高绿色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减少出口审批和退税程序。加大对绿色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增加绿色出口的信用保险规模,特别是以高铁为代表的、具有显著绿色环境效益的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融资。“十三五”这五年,在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下,贯穿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环境、社会共赢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在绿色消费、绿色出口等需求侧精准施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消费和绿色外贸继续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引擎,从而不仅拉动我国经济走出下行压力的雾霾,迈向中高端,而且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融研究院 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曹明弟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