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UrmC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王辉耀:放开国际人才政策 设立国际人才组织/e3pn4lb1l/e3pog49dk/e3ptdjc4p两会期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人民日报旗下环球网联合推出系列高端访谈节目“奔跑——国计大势”,采访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学者专家、和部分CCG理事,就两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CCG主任王辉耀博士作为国务院参事列席本次两会,第二期“奔跑——国计大势”节目邀请他做客演播室,分享列席本次两会的感受,解读热点政策话题。人才新政有利于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在"两会"前的较短时间内,关于国际人才引进方面的指导意见和举措密集出台,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呢? 王辉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月份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不仅是这个文件,还包括3月1号起正式实施的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包括前段时间上海出台的人才新政20条。我们能看到最近半年来,在国际人才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地有新的政策出台,同时我感觉到这也是这次"两会"很突出的一个特征。在"两会"第一天的政协开幕大会上,俞正声主席多次地提到国际人才、留学人才、华人华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这方面,对华人华侨和人才工作的重视,创新人才,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也是这次工作报告一个重点。这实际上说明了中国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两会"报告里面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在这次的"十三五"规划草案里面,我们也看到专门有一个章节是关于人才工作的,同时还提出了很多的人才项目,提出了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最近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国际人才的政策,都体现了中国在不断地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主持人:那目前我国外籍人才的现状是怎样的呢?王辉耀:目前,中国的外籍人才从比例上来看还是偏低的。在全球来看的话,按照联合国和有关的人口普查的统计,中国的国际人口比例大概只有0.04%,非常低,前些年大约是60多万人,现在可能也就是80多万,这是在中国有合法身份能长期居留的。而平均来看,国际人口在全世界其它国家的比例是3%,发达国家是10%以上,发展中国家是1.6%,包括印度的比例也达到0.6%。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本身国际人才的流动和比例都是非常低的。中国过去30年是全国人口的流动,全国农民工的流动,未来可能需要全球人才的流动。现在中国的货物流动做得最好,资本流动现在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多优势,中国也在迅速发展。人才流动方面,中国如果没有很好的一套机制,和新的政策、框架来吸引国际人才的话,会处在一个不利的局面。所以未来要建设创新性国家,像这次"两会"报告里面提到的,要进一步转变增长模式,要提升经济,包括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就是更加关注人才特别是国际人才的吸引、使用,让他们有更便利的渠道来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主持人:那这些举措的实施,对于海外侨胞、留学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对于整个国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王辉耀:这些政策的出台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现在中国跟国际上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比如说现在中美之间每天往返的人就达到两万人,中欧之间每天是1万5千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去的新移民达到了1千万,出去的留学生也达到了4、5百万,中间回来200万以上。中国在海外的国际人口群体越来越大,有6千万华人华侨,如果他们的二代、三代都算上,7、8千万都有可能。这么大的一个群体与中国的合作和往来是越来越密切的,所以说要加强和海外的华人华侨、留学生的往来,这些政策都是非常受到关注的。例如这次的政策中提到,海外华人的博士就可以申请绿卡,以前很多的限制都没有了。不仅是华人华侨,还包括外国人,外国留学生,如果在北京工作,年薪能达到50万、纳税达到10万,就可以申请中国的绿卡,在上海是年薪60万、纳税12万就可以。这项政策实际上对于广大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和广大国际人才,都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说明中国朝着真正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迈进了一大步,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广受关注的。主持人:那这些举措对于企业和普通民众来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王辉耀:这个影响会很大。对于企业来讲,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经济转型、创新经济,现在特别缺的就是人才。那么企业将吸引到一大批新的国际人才,会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优秀的来华留学生我们也可以把他留下来,为中国的企业使用,这是非常英明的一个举措。对于很多的事业单位来说,可以更好地吸引国外的人才。对于国际人才来讲,他们也有机会到中国来,或者留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出力,为中国的走出去做更多的帮助。中国现在对外投资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更多的企业要走出去,如果没有国际化的团队和国际化的人才做支撑,很难成功。包括华为、万达、中兴、联想、阿里巴巴、小米等大量的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有一系列的国际人才支撑,不仅是中国人,也需要外国人,需要国际人才,需要海归留学生。这个政策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像中关村的创新企业,也包括上海张江科技园区的创新企业,对于这些打造中国的硅谷、打造中国的创新引擎、带动中国创新发展的高科技企业,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支撑来得非常及时、非常到位。继续放开国际人才政策 发起设立国际人才组织主持人:您认为新出台的人才政策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王辉耀:中国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虽然很早就有,但是一直在政策的力度、宽松度上有限,这次相对来说是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但是仍然有一些可以不断改进的地方。对于华人来说,现在要求有博士学位,今后可以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华人也可以申请绿卡,不一定非要有博士学位的限制。现在的很多政策还只是局限在了中关村等试点,希望可以尽快地向全国复制、推广。这次开放了投资移民,像边远地区,比如贵州、宁夏等地,可以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当地吸引国际人才、吸引国际投资的政策。总的来说,政策还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地区性差异。另外随着外国人永久居留工作的不断展开,工作量会慢慢上来,我们可能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专门的机构,我记得您曾经提出中国需要设立移民局,原因是什么呢?王辉耀:实际这项工作基本上各个国家、地区都有专门的机构。像中国的台湾地区,6、7年前也成立了台湾的移民署,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国际人才。因为吸引一个国际人才,往往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他不仅要办签证,也要办工作许可,有的还要办外国专家证,办家属的证件,还要提供很多的福利便利,也就是说政策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涉及很多部门。像前些年中国的绿卡政策,就涉及了25个部门会签,所以有必要把具有国际人才管理经验的部门汇集起来,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加强这方面工作。成立中国的国家移民局,将来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时机也比较成熟。特别是在这次中办和国办发布的《意见》中专门提到了,要设置专门的协调处理移民管理工作的机构,从这个工作角度来讲也是有需求的,所以这是很正常的。主持人: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哪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呢?王辉耀:这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例如美国有专门的移民管理部门,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有这种类似的设置。设置这样一个机构,主要是向全世界释放一个信号,中国欢迎全世界的人才来落户、来发展、来寻找机会,来帮助中国走向世界。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原来是由不同的部门分别在做这些工作,如果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协调,综合地管理这项工作,会极大地提高效率,也简化了国际人才各种手续的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工作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新的领域,这方面的服务,包括政府的管理都要跟上。同时除了正常的移民,人才的移民,可能还有一些非正常的移民,甚至包括了偷渡等特殊情况,那就需要参照国际标准来处理。包括未来有可能还会接纳部分国际难民,这都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现在首次从国家层面出台这样一个政策文件,表明了中国要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那么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时机也比较成熟了。主持人: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人才的WTO”,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王辉耀: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人才大国,也是一个贸易流动大国,是资本流动大国。贸易流动领域有WTO来进行全球治理,资本流动领域有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是现在国际上没有一个关于全球高端人才流动的组织。包括学历的互相认证,工程师资格的认证,甚至未来移民的配额,留学生的管理等,特别需要一个国际组织来协调、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的管理和提升。中国发起了亚投行,发起了“一带一路”,发起了丝路基金,还有之前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中国现在是人口流动大国,每年出去几十万的留学生、移民,现在又接纳外国人才到中国来。中国可能要从过去30年的吸引外资,到未来30年更多地去吸引外才。中国现在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今年又举办G20峰会,建立一个人才WTO,就是世界人才组织(World Talent Organization)很有必要。而且中国积极主动发起一个国际组织的话,包括人员的设置、机构等会像亚投行一样占据较大的主导地位。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个人才大国,人才流动大国,如果能够发起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同时能够让中国为全球治理和国际人才流动做出独特的贡献,也是很有必要的。主持人:那么您作为国际人才领域的专家,对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呢?王辉耀:中国过去30多年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好,是把全国的人才流动调动起来。例如每年毕业的700万大学生可以去全国各地,可以在任何城市工作,人才流动是非常自由的。两亿七的农民工可以去全国任何地方打工,也是非常自由的。全国的人才流动和劳动力流动,带来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辉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比如人口老化已经占到很大的比例,沿海劳动力短缺已经让很多的工厂停产。未来我们要转型,要开始考虑利用全球的人才红利。像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国家移民局,在国际上建立世界人才组织,让中国更好地在未来打下机构的基础和制度的优势,来吸引全球的国际人才,让中国未来的软实力、创新、转型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过去的全国人口流动、人才流动,到未来的全球人才流动,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机遇,怎样抓住这个机遇,也就是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里面谈到的,就是要怎样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指中国人,也是要全球的人才参与进来。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对我们未来的转型、对经济的增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撑,都会有关键的作用,非常重要的。主持人:那建立这样的国际人才组织我们还需要哪些努力,或者是还需要怎样的先决条件和后天的条件呢?王辉耀:现在国家已经很重视这方面工作了,像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据我所知中央已经在考虑这个建议了。我们要有更多的人才进来,做更多的国际人才比较,国际人才的研究。像我们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专门从事人才研究工作,以及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研究,可以做很多的这些领域前期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另外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国际人才来从事国际人才组织的工作。我们还要联合一些国际人口大国,可以从双边的交流先开始,例如可以与澳大利亚开展双边的人才交流,可以和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分别开展双边交流,然后逐渐形成一个多边的机制,建立一个国际人才组织。就像与金砖国家有经济方面的组织,有亚投行是关于投资方面的,那我们与其它国家也可以建立一个关于人才流动的组织,可以对未来刺激人才流动,起到导向、引领和治理的作用。就像OECD一样,这些国际组织对全球的治理和全球的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中国来成立一个世界人才组织也是非常的必要,而且中国很看重人才, "人才"这个词汇本身也是中国的一个发明。主持人:刚才您讲到要设立移民局,那要在吸引国际人才之前设立移民局,还是在吸引国际人才之后,还是必须同步进行?王辉耀:这并不矛盾,可以同步进行。中国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国际人才吸引工作,就像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办从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关于加强绿卡管理和外国人才吸引工作的文件,意义非常重大。正如1979年中国出台了《中国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吸引外资、外商来华投资起到推动性的作用。现在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和服务管理的意见,也对未来外国人到中国来发展、外国人才到中国来发展起到决定性、推动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建立国家移民局,会使中国更好地在这个方面建立制度优势。同时在国际治理方面,在国际人才流动、国际人才发展、国际人才使用和未来国际人才的互相认证、资格互换,包括学历认证、资格认证和留学生往来、人才往来、人才互派、交流方面,如果有一个国际人才组织起作用,会是非常大的进展和非常大的创举。中国本身有这么大的人才基础,这么大的人才流动,完全有资格,也有能力、有需要,来建立一个世界人才组织,同时对于世界也是贡献。鼓励多元智库发展 推动政策采购市场主持人:您能介绍一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推动政策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王辉耀:CCG在推动政策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CCG自08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关注国际人才研究,出版了几十本国际人才研究领域的专著,包括每年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四本权威的国际人才蓝皮书,同时也为中组部、统战部、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国侨办、国家外专局等与人才工作相关的部委做了大量的课题,提出很多建言献策。另一个方面,CCG也做了很多相关的调研,包括在欧美同学会和很多社团中也做了很多研究,所以掌握很多的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提出国很多政策建议,也看到政策不断地在完善。特别是最近中央出台的这些政策,我们都参与了很多课题。例如最近出台的中关村和北京的20条人才新政,CCG课题组进驻中关村几个月,参与了各个环节工作,包括实施细则的制定。所以CCG一直在参与国际人才领域的研究和政策推动,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在人才工作上迈出了这么大的步伐,也看到中国的人才工作开始不断地迈向新的高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在不断形成。CCG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研究最前沿国际人才的智库,能够对中国人才事业做出一些贡献,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主持人:那您认为智库应该如何发挥智囊的作用,为国家建言献策?王辉耀:中国的体量很大,从中央到地方也是高度的集中,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和政府的影响力很大。从政策来讲,如果一个政策设计的好,可以带来很大的效果,这是政策红利,但如果一个政策设计的不好,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比别的国家更有需求建立智库体系。通过智库体系的建设,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可以加强民主建设,加强民主协商的建设。加强智库体系的建设,能够在各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政策竞争的市场,同时又能够帮助形成科学民主决策的体系,尽量避免在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失误,避免一些损失。中央提出加快智库建设,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是非常及时、到位的建议。中国现在体量很大,任何的决策都会牵一发动全身,就需要很多家智库来论证政策,形成一个智库的政策采购市场,便于政府更好地优化决策,同时也能帮助中国软实力的打造,包括中国的思想走出去,包括中国的智库走出去,都将是非常好的载体。所以智库的建设在现阶段来讲,对于中国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主持人:我看到最近的一个世界智库排名,咱们中国的智库体量还是比较大的,您觉得中国的智库需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未来又会是怎样的?王辉耀:虽然建国以来也有很多的官方智库,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更多地鼓励多元化的智库,就像中央文件里面提到的,我们既要有国家的智库,也要有大学的智库,也要有企业的智库,更要有社会的智库,就是民间的智库,智库的多元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智库应该有一些竞争,或者政府在政策采购方面,可以更多地偏向各种不同的智库,有意识地让不同的智库来参与决策,而不是说只依赖某个部委的研究院,或是依赖传统上的研究中心。几十年都是靠内部的研究单位,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有一些弊病。鼓励多元化,同时更多地鼓励社会智库、民间智库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民营经济搞活了中国的经济市场,现在如果我们更多地鼓励社会智库、民间智库,就能搞活我们的政策市场,搞活我们的思想市场。同时,就像当年发展民营经济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发展民营智库,可能也会带来中国智库的大发展。任何的市场里面,有一定的不同体系、不同载体的话,会加快、加速或者说良性的循环,促进他们之间的共生和竞争,同时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多优化的机会,这是中国智库应该更多努力的方向。(根据访谈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14575885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倩环球网145758852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310/13/44/20160310014424933.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两会期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人民日报旗下环球网联合推出系列高端访谈节目“奔跑——国计大势”,采访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学者专家、和部分CCG理事,就两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CCG主任王辉耀博士作为国务院参事列席本次两会,第二期“奔跑——国计大势”节目邀请他做客演播室,分享列席本次两会的感受,解读热点政策话题。人才新政有利于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在"两会"前的较短时间内,关于国际人才引进方面的指导意见和举措密集出台,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呢? 王辉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月份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不仅是这个文件,还包括3月1号起正式实施的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包括前段时间上海出台的人才新政20条。我们能看到最近半年来,在国际人才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地有新的政策出台,同时我感觉到这也是这次"两会"很突出的一个特征。在"两会"第一天的政协开幕大会上,俞正声主席多次地提到国际人才、留学人才、华人华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这方面,对华人华侨和人才工作的重视,创新人才,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也是这次工作报告一个重点。这实际上说明了中国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两会"报告里面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在这次的"十三五"规划草案里面,我们也看到专门有一个章节是关于人才工作的,同时还提出了很多的人才项目,提出了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最近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国际人才的政策,都体现了中国在不断地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主持人:那目前我国外籍人才的现状是怎样的呢?王辉耀:目前,中国的外籍人才从比例上来看还是偏低的。在全球来看的话,按照联合国和有关的人口普查的统计,中国的国际人口比例大概只有0.04%,非常低,前些年大约是60多万人,现在可能也就是80多万,这是在中国有合法身份能长期居留的。而平均来看,国际人口在全世界其它国家的比例是3%,发达国家是10%以上,发展中国家是1.6%,包括印度的比例也达到0.6%。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本身国际人才的流动和比例都是非常低的。中国过去30年是全国人口的流动,全国农民工的流动,未来可能需要全球人才的流动。现在中国的货物流动做得最好,资本流动现在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多优势,中国也在迅速发展。人才流动方面,中国如果没有很好的一套机制,和新的政策、框架来吸引国际人才的话,会处在一个不利的局面。所以未来要建设创新性国家,像这次"两会"报告里面提到的,要进一步转变增长模式,要提升经济,包括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就是更加关注人才特别是国际人才的吸引、使用,让他们有更便利的渠道来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主持人:那这些举措的实施,对于海外侨胞、留学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对于整个国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王辉耀:这些政策的出台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现在中国跟国际上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比如说现在中美之间每天往返的人就达到两万人,中欧之间每天是1万5千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去的新移民达到了1千万,出去的留学生也达到了4、5百万,中间回来200万以上。中国在海外的国际人口群体越来越大,有6千万华人华侨,如果他们的二代、三代都算上,7、8千万都有可能。这么大的一个群体与中国的合作和往来是越来越密切的,所以说要加强和海外的华人华侨、留学生的往来,这些政策都是非常受到关注的。例如这次的政策中提到,海外华人的博士就可以申请绿卡,以前很多的限制都没有了。不仅是华人华侨,还包括外国人,外国留学生,如果在北京工作,年薪能达到50万、纳税达到10万,就可以申请中国的绿卡,在上海是年薪60万、纳税12万就可以。这项政策实际上对于广大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和广大国际人才,都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说明中国朝着真正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迈进了一大步,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广受关注的。主持人:那这些举措对于企业和普通民众来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王辉耀:这个影响会很大。对于企业来讲,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经济转型、创新经济,现在特别缺的就是人才。那么企业将吸引到一大批新的国际人才,会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优秀的来华留学生我们也可以把他留下来,为中国的企业使用,这是非常英明的一个举措。对于很多的事业单位来说,可以更好地吸引国外的人才。对于国际人才来讲,他们也有机会到中国来,或者留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出力,为中国的走出去做更多的帮助。中国现在对外投资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更多的企业要走出去,如果没有国际化的团队和国际化的人才做支撑,很难成功。包括华为、万达、中兴、联想、阿里巴巴、小米等大量的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有一系列的国际人才支撑,不仅是中国人,也需要外国人,需要国际人才,需要海归留学生。这个政策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像中关村的创新企业,也包括上海张江科技园区的创新企业,对于这些打造中国的硅谷、打造中国的创新引擎、带动中国创新发展的高科技企业,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支撑来得非常及时、非常到位。继续放开国际人才政策 发起设立国际人才组织主持人:您认为新出台的人才政策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王辉耀:中国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虽然很早就有,但是一直在政策的力度、宽松度上有限,这次相对来说是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但是仍然有一些可以不断改进的地方。对于华人来说,现在要求有博士学位,今后可以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华人也可以申请绿卡,不一定非要有博士学位的限制。现在的很多政策还只是局限在了中关村等试点,希望可以尽快地向全国复制、推广。这次开放了投资移民,像边远地区,比如贵州、宁夏等地,可以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当地吸引国际人才、吸引国际投资的政策。总的来说,政策还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地区性差异。另外随着外国人永久居留工作的不断展开,工作量会慢慢上来,我们可能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专门的机构,我记得您曾经提出中国需要设立移民局,原因是什么呢?王辉耀:实际这项工作基本上各个国家、地区都有专门的机构。像中国的台湾地区,6、7年前也成立了台湾的移民署,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国际人才。因为吸引一个国际人才,往往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他不仅要办签证,也要办工作许可,有的还要办外国专家证,办家属的证件,还要提供很多的福利便利,也就是说政策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涉及很多部门。像前些年中国的绿卡政策,就涉及了25个部门会签,所以有必要把具有国际人才管理经验的部门汇集起来,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加强这方面工作。成立中国的国家移民局,将来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时机也比较成熟。特别是在这次中办和国办发布的《意见》中专门提到了,要设置专门的协调处理移民管理工作的机构,从这个工作角度来讲也是有需求的,所以这是很正常的。主持人: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哪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呢?王辉耀:这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例如美国有专门的移民管理部门,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有这种类似的设置。设置这样一个机构,主要是向全世界释放一个信号,中国欢迎全世界的人才来落户、来发展、来寻找机会,来帮助中国走向世界。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原来是由不同的部门分别在做这些工作,如果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协调,综合地管理这项工作,会极大地提高效率,也简化了国际人才各种手续的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工作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新的领域,这方面的服务,包括政府的管理都要跟上。同时除了正常的移民,人才的移民,可能还有一些非正常的移民,甚至包括了偷渡等特殊情况,那就需要参照国际标准来处理。包括未来有可能还会接纳部分国际难民,这都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现在首次从国家层面出台这样一个政策文件,表明了中国要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那么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时机也比较成熟了。主持人: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人才的WTO”,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王辉耀: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人才大国,也是一个贸易流动大国,是资本流动大国。贸易流动领域有WTO来进行全球治理,资本流动领域有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是现在国际上没有一个关于全球高端人才流动的组织。包括学历的互相认证,工程师资格的认证,甚至未来移民的配额,留学生的管理等,特别需要一个国际组织来协调、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的管理和提升。中国发起了亚投行,发起了“一带一路”,发起了丝路基金,还有之前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中国现在是人口流动大国,每年出去几十万的留学生、移民,现在又接纳外国人才到中国来。中国可能要从过去30年的吸引外资,到未来30年更多地去吸引外才。中国现在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今年又举办G20峰会,建立一个人才WTO,就是世界人才组织(World Talent Organization)很有必要。而且中国积极主动发起一个国际组织的话,包括人员的设置、机构等会像亚投行一样占据较大的主导地位。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个人才大国,人才流动大国,如果能够发起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同时能够让中国为全球治理和国际人才流动做出独特的贡献,也是很有必要的。主持人:那么您作为国际人才领域的专家,对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呢?王辉耀:中国过去30多年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好,是把全国的人才流动调动起来。例如每年毕业的700万大学生可以去全国各地,可以在任何城市工作,人才流动是非常自由的。两亿七的农民工可以去全国任何地方打工,也是非常自由的。全国的人才流动和劳动力流动,带来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辉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比如人口老化已经占到很大的比例,沿海劳动力短缺已经让很多的工厂停产。未来我们要转型,要开始考虑利用全球的人才红利。像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国家移民局,在国际上建立世界人才组织,让中国更好地在未来打下机构的基础和制度的优势,来吸引全球的国际人才,让中国未来的软实力、创新、转型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过去的全国人口流动、人才流动,到未来的全球人才流动,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机遇,怎样抓住这个机遇,也就是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里面谈到的,就是要怎样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指中国人,也是要全球的人才参与进来。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对我们未来的转型、对经济的增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撑,都会有关键的作用,非常重要的。主持人:那建立这样的国际人才组织我们还需要哪些努力,或者是还需要怎样的先决条件和后天的条件呢?王辉耀:现在国家已经很重视这方面工作了,像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据我所知中央已经在考虑这个建议了。我们要有更多的人才进来,做更多的国际人才比较,国际人才的研究。像我们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专门从事人才研究工作,以及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研究,可以做很多的这些领域前期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另外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国际人才来从事国际人才组织的工作。我们还要联合一些国际人口大国,可以从双边的交流先开始,例如可以与澳大利亚开展双边的人才交流,可以和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分别开展双边交流,然后逐渐形成一个多边的机制,建立一个国际人才组织。就像与金砖国家有经济方面的组织,有亚投行是关于投资方面的,那我们与其它国家也可以建立一个关于人才流动的组织,可以对未来刺激人才流动,起到导向、引领和治理的作用。就像OECD一样,这些国际组织对全球的治理和全球的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中国来成立一个世界人才组织也是非常的必要,而且中国很看重人才, "人才"这个词汇本身也是中国的一个发明。主持人:刚才您讲到要设立移民局,那要在吸引国际人才之前设立移民局,还是在吸引国际人才之后,还是必须同步进行?王辉耀:这并不矛盾,可以同步进行。中国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国际人才吸引工作,就像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办从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关于加强绿卡管理和外国人才吸引工作的文件,意义非常重大。正如1979年中国出台了《中国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吸引外资、外商来华投资起到推动性的作用。现在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和服务管理的意见,也对未来外国人到中国来发展、外国人才到中国来发展起到决定性、推动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建立国家移民局,会使中国更好地在这个方面建立制度优势。同时在国际治理方面,在国际人才流动、国际人才发展、国际人才使用和未来国际人才的互相认证、资格互换,包括学历认证、资格认证和留学生往来、人才往来、人才互派、交流方面,如果有一个国际人才组织起作用,会是非常大的进展和非常大的创举。中国本身有这么大的人才基础,这么大的人才流动,完全有资格,也有能力、有需要,来建立一个世界人才组织,同时对于世界也是贡献。鼓励多元智库发展 推动政策采购市场主持人:您能介绍一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推动政策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王辉耀:CCG在推动政策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CCG自08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关注国际人才研究,出版了几十本国际人才研究领域的专著,包括每年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四本权威的国际人才蓝皮书,同时也为中组部、统战部、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国侨办、国家外专局等与人才工作相关的部委做了大量的课题,提出很多建言献策。另一个方面,CCG也做了很多相关的调研,包括在欧美同学会和很多社团中也做了很多研究,所以掌握很多的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提出国很多政策建议,也看到政策不断地在完善。特别是最近中央出台的这些政策,我们都参与了很多课题。例如最近出台的中关村和北京的20条人才新政,CCG课题组进驻中关村几个月,参与了各个环节工作,包括实施细则的制定。所以CCG一直在参与国际人才领域的研究和政策推动,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在人才工作上迈出了这么大的步伐,也看到中国的人才工作开始不断地迈向新的高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在不断形成。CCG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研究最前沿国际人才的智库,能够对中国人才事业做出一些贡献,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主持人:那您认为智库应该如何发挥智囊的作用,为国家建言献策?王辉耀:中国的体量很大,从中央到地方也是高度的集中,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和政府的影响力很大。从政策来讲,如果一个政策设计的好,可以带来很大的效果,这是政策红利,但如果一个政策设计的不好,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比别的国家更有需求建立智库体系。通过智库体系的建设,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可以加强民主建设,加强民主协商的建设。加强智库体系的建设,能够在各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政策竞争的市场,同时又能够帮助形成科学民主决策的体系,尽量避免在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失误,避免一些损失。中央提出加快智库建设,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是非常及时、到位的建议。中国现在体量很大,任何的决策都会牵一发动全身,就需要很多家智库来论证政策,形成一个智库的政策采购市场,便于政府更好地优化决策,同时也能帮助中国软实力的打造,包括中国的思想走出去,包括中国的智库走出去,都将是非常好的载体。所以智库的建设在现阶段来讲,对于中国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主持人:我看到最近的一个世界智库排名,咱们中国的智库体量还是比较大的,您觉得中国的智库需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未来又会是怎样的?王辉耀:虽然建国以来也有很多的官方智库,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更多地鼓励多元化的智库,就像中央文件里面提到的,我们既要有国家的智库,也要有大学的智库,也要有企业的智库,更要有社会的智库,就是民间的智库,智库的多元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智库应该有一些竞争,或者政府在政策采购方面,可以更多地偏向各种不同的智库,有意识地让不同的智库来参与决策,而不是说只依赖某个部委的研究院,或是依赖传统上的研究中心。几十年都是靠内部的研究单位,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有一些弊病。鼓励多元化,同时更多地鼓励社会智库、民间智库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民营经济搞活了中国的经济市场,现在如果我们更多地鼓励社会智库、民间智库,就能搞活我们的政策市场,搞活我们的思想市场。同时,就像当年发展民营经济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发展民营智库,可能也会带来中国智库的大发展。任何的市场里面,有一定的不同体系、不同载体的话,会加快、加速或者说良性的循环,促进他们之间的共生和竞争,同时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多优化的机会,这是中国智库应该更多努力的方向。(根据访谈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