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0UdM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两会前瞻:经济脉象渐稳 中国如何为风险点开方抓药?/e3pn4lb1l/e3pohqpj3/e3ptva9qv原标题:两会前瞻:经济脉象渐稳 中国如何为风险点开方抓药?对于一国经济来说,风险积累犹如慢性疾病,伤身费神。当前中国经济脉象渐稳,但一些风险也在潜滋暗长。未病先防,官方已将防风险置于中国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即将召开的2017年全国两会,还将持续问诊把脉、开方抓药。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风险在哪里?研判中国经济大势,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高杠杆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隐患之一。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结构调整双重压力下,部分企业过去依靠高负债、高杠杆实现大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更有甚者深陷债务危机,破产关张。“高杠杆推动金融资产膨胀,聚集风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中新社记者指出,一旦资金紧张杠杆断裂,就可能形成局部系统性风险,甚至演变为金融危机。高杠杆还带来了资产泡沫,房地产市场尤甚。楼市多年来“高烧”不退,吸引大量高成本资金流入。随着资本不断加码,中国房地产价格一度出现持续过快上涨,引发资源配置扭曲,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风险,还来自资本流向和人民币汇率的异常变动。2016年全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下降3198亿美元,降幅虽比2015年收窄,但考虑到今年美联储或将加快加息步伐,加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持续井喷,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不容忽视。风险从哪来?分析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根源,可从两方面着手。从自身看,中国经济虽体量巨大,却仍有“体虚”之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一定困难。传统产业企业受融资难、负担重两“病”压身。去年全年,直接反应实体经济活力的中国民间投资仅增长3.2%,严重影响工业投资增长。实体经济不振,导致大量资金转向金融、房地产等,在虚拟经济中空转、沉淀,吹起泡沫、撑起杠杆。据中国央行统计,去年以来中国M1(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的增速“剪刀差”虽缓慢收窄,但整体格局并未改变,这说明资金进入实体循环意愿仍不够强。体虚则易受外部因素侵扰。尤其金融风险有突发性、传染性,在中国经济日渐开放的背景下,其金融领域正不断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考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美元进入加息轨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料将推行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等因素,将使全球资金回流美国,由此造成的全球范围内资金流向和资本市场变动,会间接影响中国汇率市场。风险怎么防?过去一年来,中国官方针对不同风险领域“下诊断、开药方”。对于高杠杆,国务院发文要求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对于房地产市场泡沫,官方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对于资本流出,监管部门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并着力抑制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随着今年中国宏观调控重心向防风险倾斜,预计官方在密切跟踪短期资本流动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监管,防止多领域风险交织形成“连环扣”。“三分治七分养”,面对顽疾还须调养自身体质。中国要增强风险免疫力,就要固本培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这意味着中国须进一步推进改革,特别是产业结构要升级换代,经济增长模式要进一步转变。中国高层已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新常态下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主线,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化解结构性失衡,理顺经济循环。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外界感受中国经济温度的重要窗口。对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代表委员们将有何建议,又会开出哪些良方,值得期待。(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1488074520000责编:凡闻中国新闻网148807452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227/20170227032110630.jpg{"email":"fanwen@huanqiu.com","name":"凡闻"}
原标题:两会前瞻:经济脉象渐稳 中国如何为风险点开方抓药?对于一国经济来说,风险积累犹如慢性疾病,伤身费神。当前中国经济脉象渐稳,但一些风险也在潜滋暗长。未病先防,官方已将防风险置于中国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即将召开的2017年全国两会,还将持续问诊把脉、开方抓药。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风险在哪里?研判中国经济大势,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高杠杆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隐患之一。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结构调整双重压力下,部分企业过去依靠高负债、高杠杆实现大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更有甚者深陷债务危机,破产关张。“高杠杆推动金融资产膨胀,聚集风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中新社记者指出,一旦资金紧张杠杆断裂,就可能形成局部系统性风险,甚至演变为金融危机。高杠杆还带来了资产泡沫,房地产市场尤甚。楼市多年来“高烧”不退,吸引大量高成本资金流入。随着资本不断加码,中国房地产价格一度出现持续过快上涨,引发资源配置扭曲,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风险,还来自资本流向和人民币汇率的异常变动。2016年全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下降3198亿美元,降幅虽比2015年收窄,但考虑到今年美联储或将加快加息步伐,加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持续井喷,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不容忽视。风险从哪来?分析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根源,可从两方面着手。从自身看,中国经济虽体量巨大,却仍有“体虚”之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一定困难。传统产业企业受融资难、负担重两“病”压身。去年全年,直接反应实体经济活力的中国民间投资仅增长3.2%,严重影响工业投资增长。实体经济不振,导致大量资金转向金融、房地产等,在虚拟经济中空转、沉淀,吹起泡沫、撑起杠杆。据中国央行统计,去年以来中国M1(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的增速“剪刀差”虽缓慢收窄,但整体格局并未改变,这说明资金进入实体循环意愿仍不够强。体虚则易受外部因素侵扰。尤其金融风险有突发性、传染性,在中国经济日渐开放的背景下,其金融领域正不断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考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美元进入加息轨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料将推行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等因素,将使全球资金回流美国,由此造成的全球范围内资金流向和资本市场变动,会间接影响中国汇率市场。风险怎么防?过去一年来,中国官方针对不同风险领域“下诊断、开药方”。对于高杠杆,国务院发文要求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对于房地产市场泡沫,官方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对于资本流出,监管部门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并着力抑制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随着今年中国宏观调控重心向防风险倾斜,预计官方在密切跟踪短期资本流动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监管,防止多领域风险交织形成“连环扣”。“三分治七分养”,面对顽疾还须调养自身体质。中国要增强风险免疫力,就要固本培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这意味着中国须进一步推进改革,特别是产业结构要升级换代,经济增长模式要进一步转变。中国高层已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新常态下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主线,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化解结构性失衡,理顺经济循环。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外界感受中国经济温度的重要窗口。对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代表委员们将有何建议,又会开出哪些良方,值得期待。(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