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0XN6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两会 哪些话题热度高/e3pn4lb1l/e3pohqpj3/e3q97kqii万众期待,全球聚焦,我们的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两会前夕,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法制网等多家网络媒体,集中开展2017年两会热点话题调查;中国政府网也联合多家网络媒体,诚邀网友参与2017年“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众多网友踊跃投票、积极留言,谈感受、话期待,建真言、献实策。截至3月2日15时,人民网已有210多万网友参与,排在前五位的热点话题依次为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这五个话题在其他两会热点网络调查中也排在前列。本版今天聚焦网友们关注的两会热点话题,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的新举措新进展新变化,分享网友所思、所盼、所想,共同拥抱春天的盛会。——编 者1 反腐倡廉“打虎拍蝇”如何持续本报记者 姜 洁反腐倡廉位列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榜单之首,这不是偶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获得社会各界一致肯定,受到方方面面持续关注。纵向看,在2013年以来人民网历年两会热点调查中,“反腐倡廉”话题一直稳居前五位;横向看,今年的两会热点调查中,“反腐倡廉”也进入新华网等两会热点调查榜单前五位。4年多来,党中央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打“老虎”又拍“苍蝇”,驰而不息反对“四风”,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处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105人。在强有力的震慑下,2016年有5.7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违纪问题。从公众持续关注反腐问题也可看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工作尽管成绩卓然,但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需要一个过程,基层群众对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反映强烈,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今年两会期间,恰逢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这是中央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的一次创新,也将是今年两会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2 社会保障社保网络如何织密本报记者 白天亮“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是每个人心底的期盼。过去10多年,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集中提高。然而,社会保障属于上升无止境的刚性需求。当制度安排严重缺失时,有一份基本保障是最突出的需求。当制度逐步健全后,提高待遇水平的需求会强烈起来。当待遇达到一定水平,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合理问题又会凸显。经济社会新的变化,也会给社会保障提出新挑战:人口流动加快,老百姓希望社保转移接续更方便;老龄化加剧,老百姓担心未来基金支撑能力不足。正因如此,“社会保障”几乎年年位列两会热点话题调查的前几位,今年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中又高居第二位。其背后,传递出转型期老百姓对社保的高度关切。社会保障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时间还不算太长,制度运行还不够成熟,改革还要全面推进。面对这种情况,老百姓对社保问题表现得比较敏感,在所难免。回应这一关切,要给老百姓长效定心丸。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政策、明确兜底,树立人们对制度的长远信心。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是为民谋利的好事。正视百姓关切,该回应的及时告知,该改革的尽快完善,好事办好了,社保方能真正发挥“安全网”“稳定器”作用,为百姓化解后顾之忧。相信今年的两会,将推动社保工作加速前行。3 医疗改革疾病负担怎样减轻本报记者 李红梅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医疗改革连续多年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登上两会热点调查榜单。这与人们都希望自己保持健康的愿望有关,也与医改不断取得进展,人们的预期值不断提升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也更加多样化,愿意花更多的钱投入到健康维护中。根据《“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的医改目标,到2020年,将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2017年,将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85%以上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这让人们对医改有了更高的预期值,愈加关注医疗改革进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超过2亿,占人口比例超过16%,老年人口增多意味着疾病负担加重。同时,疾病谱发生变化,慢病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老龄化加深和疾病谱变化的交织,给中国带来极大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答好医改这道题,积极应对挑战,担负起人们的希冀,在今年的两会上势必会引发更多关切。4 就业和收入钱袋子如何鼓起来本报记者 齐志明今年两会热点调查,就业和收入话题关注度很高。在人民网调查中,“就业和收入”热度排第四;在新华网调查中,“收入分配”高居二十五大热门话题首位、“扩大就业”居第十一位;在光明网调查中,“收入提高”以第一高得票数位居网民五大热议话题之首;在中国政府网与法制网的调查中,“扩大就业”“就业与工资”“钱包那些事儿”均受到集中关注。这样高的关注度,原因在哪?最近几年,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保就业成绩显著。但同时,稳定就业面临各种新压力。比如,劳动力市场需要消化每年新增加的1500万就业人口,招工难与就业难存在结构性矛盾,等等。这很容易让就业困难群体患上“失业焦虑症”。同时,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也会让“就上业”但又想“更好岗”的人群,染上“职场掉队焦虑”。有恒产者有恒心,衣食足而知荣辱。就业解决后,收入多寡,或者说钱袋子鼓与瘪,成为日子好坏的一项硬指标。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体系有待继续完善,公平与效率需更好兼顾,居民收入增幅尚未稳定跑过GDP增速。让手上票子更多,让生活品质更高,成了老百姓实打实的期盼,这也是当下最真切的民生心态“天气表”。5 教育公平教育壁垒怎样破除本报记者 张 烁在今年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网站两会热点调查中,“教育公平”均名列前茅。从一张张网友投票中,从一次次鼠标点击中,我们不难窥见家长们对孩子能否上好学校的焦虑,对学校不分“重点班”的期待,对乡村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渴望……一头牵着国运,一头连着民生。教育,背负着民族振兴的希望,担当着社会进步的重任,寄托着亿万家庭的期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已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有1824个县级单位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比例均超过九成;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规模和比例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我国将逐步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难题。实现上述目标,推进教育公平,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破除坚冰、啃硬骨头、补齐短板,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产品质量,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目标指日可待!《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03日 16 版)1488499140000责编:朱马烈人民网-人民日报148849914000011["9CaKrnK0XKa","9CaKrnK0XJw","9CaKrnK0XJe","9CaKrnK0XB7","9CaKrnK0XfB"]//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303/20170303080008563.jpg{"email":"zhumalie@huanqiu.com","name":"朱马烈"}
万众期待,全球聚焦,我们的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两会前夕,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法制网等多家网络媒体,集中开展2017年两会热点话题调查;中国政府网也联合多家网络媒体,诚邀网友参与2017年“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众多网友踊跃投票、积极留言,谈感受、话期待,建真言、献实策。截至3月2日15时,人民网已有210多万网友参与,排在前五位的热点话题依次为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这五个话题在其他两会热点网络调查中也排在前列。本版今天聚焦网友们关注的两会热点话题,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的新举措新进展新变化,分享网友所思、所盼、所想,共同拥抱春天的盛会。——编 者1 反腐倡廉“打虎拍蝇”如何持续本报记者 姜 洁反腐倡廉位列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榜单之首,这不是偶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获得社会各界一致肯定,受到方方面面持续关注。纵向看,在2013年以来人民网历年两会热点调查中,“反腐倡廉”话题一直稳居前五位;横向看,今年的两会热点调查中,“反腐倡廉”也进入新华网等两会热点调查榜单前五位。4年多来,党中央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打“老虎”又拍“苍蝇”,驰而不息反对“四风”,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处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105人。在强有力的震慑下,2016年有5.7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违纪问题。从公众持续关注反腐问题也可看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工作尽管成绩卓然,但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需要一个过程,基层群众对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反映强烈,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今年两会期间,恰逢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这是中央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的一次创新,也将是今年两会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2 社会保障社保网络如何织密本报记者 白天亮“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是每个人心底的期盼。过去10多年,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集中提高。然而,社会保障属于上升无止境的刚性需求。当制度安排严重缺失时,有一份基本保障是最突出的需求。当制度逐步健全后,提高待遇水平的需求会强烈起来。当待遇达到一定水平,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合理问题又会凸显。经济社会新的变化,也会给社会保障提出新挑战:人口流动加快,老百姓希望社保转移接续更方便;老龄化加剧,老百姓担心未来基金支撑能力不足。正因如此,“社会保障”几乎年年位列两会热点话题调查的前几位,今年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中又高居第二位。其背后,传递出转型期老百姓对社保的高度关切。社会保障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时间还不算太长,制度运行还不够成熟,改革还要全面推进。面对这种情况,老百姓对社保问题表现得比较敏感,在所难免。回应这一关切,要给老百姓长效定心丸。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政策、明确兜底,树立人们对制度的长远信心。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是为民谋利的好事。正视百姓关切,该回应的及时告知,该改革的尽快完善,好事办好了,社保方能真正发挥“安全网”“稳定器”作用,为百姓化解后顾之忧。相信今年的两会,将推动社保工作加速前行。3 医疗改革疾病负担怎样减轻本报记者 李红梅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医疗改革连续多年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登上两会热点调查榜单。这与人们都希望自己保持健康的愿望有关,也与医改不断取得进展,人们的预期值不断提升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也更加多样化,愿意花更多的钱投入到健康维护中。根据《“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的医改目标,到2020年,将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2017年,将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85%以上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这让人们对医改有了更高的预期值,愈加关注医疗改革进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超过2亿,占人口比例超过16%,老年人口增多意味着疾病负担加重。同时,疾病谱发生变化,慢病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老龄化加深和疾病谱变化的交织,给中国带来极大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答好医改这道题,积极应对挑战,担负起人们的希冀,在今年的两会上势必会引发更多关切。4 就业和收入钱袋子如何鼓起来本报记者 齐志明今年两会热点调查,就业和收入话题关注度很高。在人民网调查中,“就业和收入”热度排第四;在新华网调查中,“收入分配”高居二十五大热门话题首位、“扩大就业”居第十一位;在光明网调查中,“收入提高”以第一高得票数位居网民五大热议话题之首;在中国政府网与法制网的调查中,“扩大就业”“就业与工资”“钱包那些事儿”均受到集中关注。这样高的关注度,原因在哪?最近几年,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保就业成绩显著。但同时,稳定就业面临各种新压力。比如,劳动力市场需要消化每年新增加的1500万就业人口,招工难与就业难存在结构性矛盾,等等。这很容易让就业困难群体患上“失业焦虑症”。同时,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也会让“就上业”但又想“更好岗”的人群,染上“职场掉队焦虑”。有恒产者有恒心,衣食足而知荣辱。就业解决后,收入多寡,或者说钱袋子鼓与瘪,成为日子好坏的一项硬指标。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体系有待继续完善,公平与效率需更好兼顾,居民收入增幅尚未稳定跑过GDP增速。让手上票子更多,让生活品质更高,成了老百姓实打实的期盼,这也是当下最真切的民生心态“天气表”。5 教育公平教育壁垒怎样破除本报记者 张 烁在今年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网站两会热点调查中,“教育公平”均名列前茅。从一张张网友投票中,从一次次鼠标点击中,我们不难窥见家长们对孩子能否上好学校的焦虑,对学校不分“重点班”的期待,对乡村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渴望……一头牵着国运,一头连着民生。教育,背负着民族振兴的希望,担当着社会进步的重任,寄托着亿万家庭的期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已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有1824个县级单位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比例均超过九成;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规模和比例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我国将逐步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难题。实现上述目标,推进教育公平,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破除坚冰、啃硬骨头、补齐短板,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产品质量,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目标指日可待!《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03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