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16Yn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张小泉”剪刀能否PK瑞士军刀?——代表委员热议重振制造业“老字号”/e3pn4lb1l/e3pohqpj3/e3q97kqii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题:“张小泉”剪刀能否PK瑞士军刀?——代表委员热议重振制造业“老字号”新华社记者于佳欣、吴雨、陈晓波在全球范围内,是“张小泉”剪刀还是“瑞士军刀”知名度大?答案可能是后者,特别是对于年青一代消费者。有着近360年历史的“张小泉”老字号,没有100多年历史的小字辈洋品牌“名气大”,是何原因?匠心如何融入现代制造?老字号如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这些问题引起一些代表委员热议。同是“匠心”,市场各异为何?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瑞士军刀被世界公认为“工匠精神”的产物,销往100多个国家。而“张小泉”剪刀谨遵“良钢精作”,锻制技艺达72道工序,百年前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斩获金奖。同样的“匠心巧思”,带来的消费市场却大相径庭。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华明说,“剪刀”是工匠精神的体现。然而面对现代制造业潮流,如果只有工艺和传承,只能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无法成为全球知名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认为,由于中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大多数老字号仍是中医药、食品、丝绸等传统行业,世界认知度不高。此外,诸多像“张小泉”这样的老字号走出去渠道建设不够,没有跟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1128家,有一定规模、效益相对较好的占20%-30%,多数经营情况欠佳。就中国制造业现状而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但背后也有无法回避的尴尬:在世界品牌百强中,中国品牌屈指可数。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体制和观念滞后,以及产品和技术陈旧等多方面因素,阻碍了老字号创新发展活力,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和消费需求。需要传承的不止是“匠心”品质是老字号的符号化身,曾经的“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为何不再?萎缩的市场代表老字号品质不好吗?“‘匠心’如何融入现代制造业,是老字号亟须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老字号要通过“匠心巧思”推动技术更新、品牌发展,不能因循守旧,倚“老”卖老。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举例说,朋友从国外带回一个普通的陶瓷杯,就因为杯身上专门定制的图案,价值立马飙升。“我想问,我们中国每年生产成千上万只杯子,如果都能卖到这个价格,企业将增加多少收入?”他认为,制造业转型的核心是解决新的供需矛盾。要从过去单纯的“卖”产品,转成“卖”服务、品牌、品质和用户体验。谈到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他认为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生产剪刀,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全产业链条都要精益求精!”曹德旺说,做剪刀,首先要从选矿开始,用最好的钢,然后才谈经营层面的问题。揭开面纱,开拓更大市场不少代表委员们建议,要切实从体制、财税、市场等方面入手,通过商业模式的全球化布局及创新性延伸,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利众建议,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开拓更大市场,擦亮金字招牌。“老字号也有底气,张小泉剪刀其实并不比瑞士军刀逊色。”袁亚非说,老字号企业也要有凤凰涅槃的勇气和发展自信,通过销售渠道“走出去”,带动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走向世界。张华明认为,企业除了练好“内功”,根据市场需求转型升级,还要与时俱进打造品牌,说好“世界语”,讲好中国文化。1488959820000责编:崔舒飞新华社148895982000011["9CaKrnK16WV","9CaKrnK16WG","9CaKrnK16TB","9CaKrnK16QP","9CaKrnK16Qp"]{"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题:“张小泉”剪刀能否PK瑞士军刀?——代表委员热议重振制造业“老字号”新华社记者于佳欣、吴雨、陈晓波在全球范围内,是“张小泉”剪刀还是“瑞士军刀”知名度大?答案可能是后者,特别是对于年青一代消费者。有着近360年历史的“张小泉”老字号,没有100多年历史的小字辈洋品牌“名气大”,是何原因?匠心如何融入现代制造?老字号如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这些问题引起一些代表委员热议。同是“匠心”,市场各异为何?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瑞士军刀被世界公认为“工匠精神”的产物,销往100多个国家。而“张小泉”剪刀谨遵“良钢精作”,锻制技艺达72道工序,百年前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斩获金奖。同样的“匠心巧思”,带来的消费市场却大相径庭。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华明说,“剪刀”是工匠精神的体现。然而面对现代制造业潮流,如果只有工艺和传承,只能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无法成为全球知名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认为,由于中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大多数老字号仍是中医药、食品、丝绸等传统行业,世界认知度不高。此外,诸多像“张小泉”这样的老字号走出去渠道建设不够,没有跟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1128家,有一定规模、效益相对较好的占20%-30%,多数经营情况欠佳。就中国制造业现状而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但背后也有无法回避的尴尬:在世界品牌百强中,中国品牌屈指可数。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体制和观念滞后,以及产品和技术陈旧等多方面因素,阻碍了老字号创新发展活力,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和消费需求。需要传承的不止是“匠心”品质是老字号的符号化身,曾经的“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为何不再?萎缩的市场代表老字号品质不好吗?“‘匠心’如何融入现代制造业,是老字号亟须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老字号要通过“匠心巧思”推动技术更新、品牌发展,不能因循守旧,倚“老”卖老。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举例说,朋友从国外带回一个普通的陶瓷杯,就因为杯身上专门定制的图案,价值立马飙升。“我想问,我们中国每年生产成千上万只杯子,如果都能卖到这个价格,企业将增加多少收入?”他认为,制造业转型的核心是解决新的供需矛盾。要从过去单纯的“卖”产品,转成“卖”服务、品牌、品质和用户体验。谈到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他认为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生产剪刀,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全产业链条都要精益求精!”曹德旺说,做剪刀,首先要从选矿开始,用最好的钢,然后才谈经营层面的问题。揭开面纱,开拓更大市场不少代表委员们建议,要切实从体制、财税、市场等方面入手,通过商业模式的全球化布局及创新性延伸,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利众建议,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开拓更大市场,擦亮金字招牌。“老字号也有底气,张小泉剪刀其实并不比瑞士军刀逊色。”袁亚非说,老字号企业也要有凤凰涅槃的勇气和发展自信,通过销售渠道“走出去”,带动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走向世界。张华明认为,企业除了练好“内功”,根据市场需求转型升级,还要与时俱进打造品牌,说好“世界语”,讲好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