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6PDY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麻辣财经:动力变革,助中国经济“颜值高气质好”/e3pn4lb1l/e3poicfse/e3ptul6l8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在谈到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前景时,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年报相当提气,委员们认为中国经济不仅“颜值”高,“气质”也相当好,结构趋优、动能转换、效益提升的态势更加明显。“颜值”高、“气质”好,一个说的是外在,一个说的是内在。内外兼修,表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为中国经济的“颜值”和“气质”增色不少。这一点,从百姓生活的新变化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前几天,北京市公布了今年第一期新能源汽车“摇号”结果,共5.4万人获得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3000个单位新能源汽车指标也被“一抢而空”。“北京新能源汽车全年就6万个指标,第一期就抢光了,这也太火了!”面对如此火爆的场景,很多人直呼没想到。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的背后,是一个大产业的崛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产业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技术从跟随到并行、领跑的转换,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保有量约18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像这样由创新激发的经济新动能,正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也不断融入到百姓生活的一点一滴,成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动力变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单纯追求总量扩展,转变为适应人们更高标准的、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首席专家魏礼群认为,三大变革中关键是加快动力变革,要从以前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发展方式,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智力开发与科技进步的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强大动能。推动“三大变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过去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转向更多依靠创新、依靠人力资源和智力开发的发展方式,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之所以突出地强调动力变革,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要素成本上升,环境问题严峻,经济全球化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政府主导、要素投入、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方式,不仅无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而且会使高产能、高库存、高杠杆、高成本、低效率、低质量等结构性矛盾继续累积,进一步加大经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不断出现,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人才强国作为第一资源,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说,动力变革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表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显著特征,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壮大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路径。林兆木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兴起发展,我们在发展进步,发达国家也在发展进步,而且可能进步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抓紧时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有可能拉大同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差距。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尤其是动力变革,正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目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认为,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实行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开放,更好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四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高质量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从这样一个‘制高点’来审视三大变革。提高人的能动性,进而造就一代‘能动的人’,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强调,在推动动力变革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发展,注重激发人的活力,尊重人的价值创造,完善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保护科技人才创新、企业家创业的积极性。(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曲哲涵)1520056200000责编:秦阿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152005620000012["9CaKrnK6Nzr"]{"email":"qinaqi@huanqiu.com","name":"秦阿琪"}
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在谈到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前景时,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年报相当提气,委员们认为中国经济不仅“颜值”高,“气质”也相当好,结构趋优、动能转换、效益提升的态势更加明显。“颜值”高、“气质”好,一个说的是外在,一个说的是内在。内外兼修,表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为中国经济的“颜值”和“气质”增色不少。这一点,从百姓生活的新变化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前几天,北京市公布了今年第一期新能源汽车“摇号”结果,共5.4万人获得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3000个单位新能源汽车指标也被“一抢而空”。“北京新能源汽车全年就6万个指标,第一期就抢光了,这也太火了!”面对如此火爆的场景,很多人直呼没想到。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的背后,是一个大产业的崛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产业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技术从跟随到并行、领跑的转换,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保有量约18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像这样由创新激发的经济新动能,正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也不断融入到百姓生活的一点一滴,成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动力变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单纯追求总量扩展,转变为适应人们更高标准的、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首席专家魏礼群认为,三大变革中关键是加快动力变革,要从以前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发展方式,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智力开发与科技进步的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强大动能。推动“三大变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过去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转向更多依靠创新、依靠人力资源和智力开发的发展方式,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之所以突出地强调动力变革,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要素成本上升,环境问题严峻,经济全球化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政府主导、要素投入、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方式,不仅无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而且会使高产能、高库存、高杠杆、高成本、低效率、低质量等结构性矛盾继续累积,进一步加大经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不断出现,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人才强国作为第一资源,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说,动力变革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表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显著特征,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壮大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路径。林兆木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兴起发展,我们在发展进步,发达国家也在发展进步,而且可能进步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抓紧时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有可能拉大同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差距。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尤其是动力变革,正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目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认为,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实行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开放,更好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四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高质量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从这样一个‘制高点’来审视三大变革。提高人的能动性,进而造就一代‘能动的人’,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强调,在推动动力变革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发展,注重激发人的活力,尊重人的价值创造,完善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保护科技人才创新、企业家创业的积极性。(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曲哲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