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6WDe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麻辣财经:重磅!1-2月数据出炉,中国经济起步向好!/e3pn4lb1l/e3poicfse/e3ptul6l83月14日,1—2月份的中国经济数据正式公布。2018年,中国经济开局如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用了四个字,“起步向好”!起步向好,好在哪儿?消费引领作用增强,新动能支撑能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在积累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在物价稳、就业稳、国际收支稳的前提下,GDP增速达到了6.9%。不仅完成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预期目标,而且实现了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经济提速,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去年这份提气的成绩单,也让今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备受关注。在毛胜勇看来,今年1—2月份,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消费比较活跃,价格总体平稳,就业继续向好,国民经济起步向好,总结起来有三个特点: 消费升级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从消费的业态来看,网上零售额增速超过37%,比上年同期增加5.4个百分点,线上带动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从实物消费来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高品质消费保持比较快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很主要的一个贡献来源于汽车类消费需求增长。其实同期汽车销售量增长并没有那么快,只是平均单价上升比较多,这说明汽车的需求在更新换代、结构在升级。” 毛盛勇说,服务类消费也在加快增长。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6%。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增长同比超过60%。新动能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传统动能在加快改造升级,新兴动能在加快成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比如,工业机器人增速超过25%,新能源汽车增速超过178%。“新动能的成长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毛盛勇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累积。就业更稳。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位于低位,低于5%,比上年年末、上年同期均有小幅回落。效益更好。1—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比上年同期也有所加快。结构更优。看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更加协调发展。看需求结构,内外需求都比较活跃,反映内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出口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今年1—2月份实现18%的增速。看区域结构,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速度上总体要快于全国,也快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也在继续回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协同性、协调性在增强。”毛盛勇说。环境更佳。1月份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为68.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6个百分点,特别是北京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6%,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今年的经济形势怎么看?实现预期目标是可行的、有条件的,整个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在提高,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在减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目标是6.5%左右,并没有去年报告中“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的表述。而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目标则要控制在5.5%以内,而往年则是5%左右。这是否意味着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压力加大?在毛盛勇看来,6.5%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先说可行性。近几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性越来越强。过去五年,中国GDP增速最低是6.7%,最高是7.8%,与过去相比,波动性明显减小。“特别是最近十个季度,GDP增速都保持在6.7%到6.9%的区间内,表明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在增强。从这个角度来讲,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是有条件的。”毛盛勇说。再说必要性。中国完成“十三五”目标也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好,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以2010年的不变价计算,2020年的GDP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另一个是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总量要完成这个目标,今后三年GDP年均增长6.3%以上就可以,收入只需要年均增长4.7%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讲,以6.5%左右的增长速度实现翻番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更重要的是,6.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按照保障就业的角度设置的。毛盛勇分析,2018年我国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创纪录达到822万,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以及大量去产能行业的转岗人员、农业转移人口都要在城市找工作。“从过去几年来看,就业形势不错,但是就业的压力并没有明显减轻。从2012年开始,16到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尽管有所减少,但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总量仍然超过9亿人。我国全部就业人口规模为7.76亿,其中有2.86亿的农民工,就业总量很庞大、流动性很强,特别是一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也是我们国家推进结构调整的攻坚期,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去产能任务比较重,就业压力会更为明显。所以就业总量的矛盾和结构性的压力都存在。”毛盛勇说。那么今年就业形势会不会特别难呢?毛盛勇认为,实现就业目标还是有很好的条件。这几年,我国在持续推进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比较快,经济结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51.6%。“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服务业比重提高了,整个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就会提高。”毛盛勇说,据测算,从2000年—2008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非农就业就是二三产业的就业增加100万左右。2009年—2012年就业弹性上升到140万左右,2013年—2016年上升到180万左右。也就是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非农就业180万左右。“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整个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在提高,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在减少。所以6.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以解决好、稳定好社会就业,引导各个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毛盛勇说,从1—2月份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开局向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还在延续,按照这样的一种趋势,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信心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陆娅楠)1521015360000责编:刘艳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15210153600002["9CaKrnK6Wub","9CaKrnK6VOj","9CaKrnK6VoE","9CaKrnK6UOq","9CaKrnK6Ukp","9CaKrnK6TPt","9CaKrnK6TPf"]{"email":"liuyanjun@huanqiu.com","name":"刘艳君"}
3月14日,1—2月份的中国经济数据正式公布。2018年,中国经济开局如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用了四个字,“起步向好”!起步向好,好在哪儿?消费引领作用增强,新动能支撑能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在积累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在物价稳、就业稳、国际收支稳的前提下,GDP增速达到了6.9%。不仅完成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预期目标,而且实现了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经济提速,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去年这份提气的成绩单,也让今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备受关注。在毛胜勇看来,今年1—2月份,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消费比较活跃,价格总体平稳,就业继续向好,国民经济起步向好,总结起来有三个特点: 消费升级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从消费的业态来看,网上零售额增速超过37%,比上年同期增加5.4个百分点,线上带动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从实物消费来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高品质消费保持比较快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很主要的一个贡献来源于汽车类消费需求增长。其实同期汽车销售量增长并没有那么快,只是平均单价上升比较多,这说明汽车的需求在更新换代、结构在升级。” 毛盛勇说,服务类消费也在加快增长。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6%。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增长同比超过60%。新动能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传统动能在加快改造升级,新兴动能在加快成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比如,工业机器人增速超过25%,新能源汽车增速超过178%。“新动能的成长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毛盛勇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累积。就业更稳。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位于低位,低于5%,比上年年末、上年同期均有小幅回落。效益更好。1—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比上年同期也有所加快。结构更优。看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更加协调发展。看需求结构,内外需求都比较活跃,反映内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出口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今年1—2月份实现18%的增速。看区域结构,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速度上总体要快于全国,也快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也在继续回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协同性、协调性在增强。”毛盛勇说。环境更佳。1月份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为68.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6个百分点,特别是北京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6%,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今年的经济形势怎么看?实现预期目标是可行的、有条件的,整个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在提高,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在减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目标是6.5%左右,并没有去年报告中“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的表述。而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目标则要控制在5.5%以内,而往年则是5%左右。这是否意味着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压力加大?在毛盛勇看来,6.5%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先说可行性。近几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性越来越强。过去五年,中国GDP增速最低是6.7%,最高是7.8%,与过去相比,波动性明显减小。“特别是最近十个季度,GDP增速都保持在6.7%到6.9%的区间内,表明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在增强。从这个角度来讲,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是有条件的。”毛盛勇说。再说必要性。中国完成“十三五”目标也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好,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以2010年的不变价计算,2020年的GDP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另一个是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总量要完成这个目标,今后三年GDP年均增长6.3%以上就可以,收入只需要年均增长4.7%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讲,以6.5%左右的增长速度实现翻番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更重要的是,6.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按照保障就业的角度设置的。毛盛勇分析,2018年我国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创纪录达到822万,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以及大量去产能行业的转岗人员、农业转移人口都要在城市找工作。“从过去几年来看,就业形势不错,但是就业的压力并没有明显减轻。从2012年开始,16到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尽管有所减少,但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总量仍然超过9亿人。我国全部就业人口规模为7.76亿,其中有2.86亿的农民工,就业总量很庞大、流动性很强,特别是一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也是我们国家推进结构调整的攻坚期,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去产能任务比较重,就业压力会更为明显。所以就业总量的矛盾和结构性的压力都存在。”毛盛勇说。那么今年就业形势会不会特别难呢?毛盛勇认为,实现就业目标还是有很好的条件。这几年,我国在持续推进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比较快,经济结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51.6%。“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服务业比重提高了,整个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就会提高。”毛盛勇说,据测算,从2000年—2008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非农就业就是二三产业的就业增加100万左右。2009年—2012年就业弹性上升到140万左右,2013年—2016年上升到180万左右。也就是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非农就业180万左右。“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整个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在提高,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在减少。所以6.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以解决好、稳定好社会就业,引导各个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毛盛勇说,从1—2月份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开局向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还在延续,按照这样的一种趋势,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信心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陆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