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6Oml作者:蕾切尔·派尔斯 王会聪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英媒:中国人才流失“已看到尽头”/e3pn4lb1l/e3poicfse/e3ptuiel4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2月28日文章,原题:随着投入获得回报,中国人才流失状况看到尽头多年来,在依旧处于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国的年轻研究人员仍在继续向西方大学流失,即便该国对其到2050年“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大举投入也曾无济于事。但如今在中国主要科学基金机构的负责人看来,该国遏制其人才流失的努力正在奏效。“就在10年前,人才流动状况仍是大约每7名中国留学生中仅有1人回国。但目前是每7人中有6人回国”,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主任杨卫(已于近日卸任——编者注)表示,中国的“人才流失状况几乎已经结束。”杨教授表示,这种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从国外回到中国工作的科学家增多和国内大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推动。“我们每年招收的博士生正越来越多——约7万人——因此拥有庞大人才库”,他说。目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200强排名中,中国大陆高校的数量并列第6位,北大和清华都已跻身前30名行列。中国最近实施的“双一流”工程,旨在使其42所大学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战略主要聚焦于理工学科,NSFC的预算资金已从1986年刚创立时的1800万元增至去年的286亿元,如今每年处理20万项经费申请。杨教授表示,他在担任NSFC领导人5年期间经历过多种“意外”。“第一种意外是过去5年来获得(该机构资助)经费的人员远比以前年轻”,他说,“在那些通常向所有年龄段放开的科研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成为主要负责人。” 第二种意外是现在中国“与所有国家的国际合作增多。”NSFC每年划拨11亿元用于国际合作和研究交流项目——是10年前的8倍——以帮助中国与美欧和东南亚等地区的竞争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多的国际合作,也体现在中国科研人员如今发表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杨教授表示,“国际合作正在提高中国的学术影响力。”随着北京着眼于打造现代知识经济,中国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没有表现出任何放缓迹象,相信这也将进一步改善人才外流的状况。(作者蕾切尔·派尔斯,王会聪译)15198480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杨阳环球时报151984800000011["9CaKrnK6NDy","9CaKrnK6NgF","9CaKrnK6JlU","9CaKrnK6GZt","9CaKrnK6zvI"]{"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2月28日文章,原题:随着投入获得回报,中国人才流失状况看到尽头多年来,在依旧处于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国的年轻研究人员仍在继续向西方大学流失,即便该国对其到2050年“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大举投入也曾无济于事。但如今在中国主要科学基金机构的负责人看来,该国遏制其人才流失的努力正在奏效。“就在10年前,人才流动状况仍是大约每7名中国留学生中仅有1人回国。但目前是每7人中有6人回国”,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主任杨卫(已于近日卸任——编者注)表示,中国的“人才流失状况几乎已经结束。”杨教授表示,这种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从国外回到中国工作的科学家增多和国内大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推动。“我们每年招收的博士生正越来越多——约7万人——因此拥有庞大人才库”,他说。目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200强排名中,中国大陆高校的数量并列第6位,北大和清华都已跻身前30名行列。中国最近实施的“双一流”工程,旨在使其42所大学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战略主要聚焦于理工学科,NSFC的预算资金已从1986年刚创立时的1800万元增至去年的286亿元,如今每年处理20万项经费申请。杨教授表示,他在担任NSFC领导人5年期间经历过多种“意外”。“第一种意外是过去5年来获得(该机构资助)经费的人员远比以前年轻”,他说,“在那些通常向所有年龄段放开的科研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成为主要负责人。” 第二种意外是现在中国“与所有国家的国际合作增多。”NSFC每年划拨11亿元用于国际合作和研究交流项目——是10年前的8倍——以帮助中国与美欧和东南亚等地区的竞争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多的国际合作,也体现在中国科研人员如今发表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杨教授表示,“国际合作正在提高中国的学术影响力。”随着北京着眼于打造现代知识经济,中国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没有表现出任何放缓迹象,相信这也将进一步改善人才外流的状况。(作者蕾切尔·派尔斯,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