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大法官年初五上班改工作报告
揭秘最高法工作报告出炉始末
两高工作报告赞成率再创新高
◆ 最高法工作报告赞成率94.77%,再创新高。
◆ 报告经过37次修改才定稿付印,根据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修改充实40处。
◆ 报告共23页、12700余字,主文出现65次“人民”、42次“改革”、37次“服务”。
◆ 报告共引用132个数据、33个案例。
◆ 报告包含10个附件,帮助代表委员全方位理解。
□ 本报记者 张昊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晨
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经表决,通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最高法工作报告赞成率94.77%,再创新高。
报告经过37次修改才定稿付印;根据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修改充实40处……今天,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相关负责人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了报告的出炉经过。
历时5个月37次修改
本次人大会议是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按照惯例,最高法要向大会报告过去5年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5年,也是人民法院工作发生深刻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5年。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回应群众关切,全面反映人民法院工作,难度很大。
为确保圆满完成报告起草任务,2017年10月28日,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正式成立。起草组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收集各地法院工作情况调研材料、各省区市法院工作报告、有关专项工作情况等材料。同时,创新工作方式,充分运用微信群、内部简报报送平台等开展工作。各级法院一起行动,在较短时间内,各地法院工作情况汇聚到起草组,转化到工作报告中。
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直接主持报告起草和修改工作。他多次主持召开党组会、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报告稿,对报告总体框架、重点内容、写作文风等提出明确要求。春节期间,周强利用休息时间反复修改报告,并于大年初五来到办公室,与起草组人员一起研究讨论,力求使报告充分体现新时代的新特点,最大限度回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最高法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资深法官与起草组一起,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报告。其他院领导也多次提出修改意见。
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科学谋篇布局,根据各方意见对报告反复推敲打磨,不断修改润色,经过37次修改,报告方才定稿付印。这37次修改是起草组呈报至院主要领导的次数,起草组内部反复打磨次数至少要多两倍。
尽可能吸收意见建议
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从人民中汲取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智慧和力量。
2018年1月至2月,报告起草组先后征求有关领导、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特邀咨询员、各高院院长、机关各部门以及部分法官的意见。到两会召开前夕,起草组从反馈中汇总整理出827条修改意见,尽可能吸收到工作报告中。
1月17日,周强专门主持召开特邀咨询员座谈会,就工作报告稿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27名最高法特邀咨询员分别发言,就报告的修改完善提出90余条意见建议。会后,周强带领起草组梳理研究,在报告起草和工作谋划中充分吸收运用。
报告点出各省区市法院的亮点工作,实现全覆盖,全面回应各地代表关切。报告中的亮点工作均是相关领域的先进典型,点出亮点既是肯定成绩,也是鼓励全国法院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比如河南等地法院破解农民工讨薪难,是司法为民的典型举措;四川“眉山经验”、山东“潍坊经验”、安徽“马鞍山经验”,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有效做法。
3月9日下午,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审议、讨论报告。最高法领导和机关各单位负责人带队赴各代表团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报告情况,当面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听取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情况。周强要求对修改意见逐条记录、逐个分析,并指导报告起草组认真研究修改。报告中强化补充了维护食品安全、严惩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依法治理欠薪、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共修改充实40处,其中主文38处,附件两处。
引用132个数据33个案例
报告主文出现65次“人民”、42次“改革”、37次“服务”……报告共23页、12700余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5条主线贯穿其中,努力让报告有高度、有深度。
用数据说话,才能把报告写实。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时,共引用132个数据。通过详实的数据,让大家感受到5年来人民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
比如,报告用数据客观反映审判执行工作情况。5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报告开篇提到:2013年至2017年,最高法共受理案件82383件,审结79692件,分别比前5年上升60.6%和58.8%;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审结、执结8598.4万件,结案标的额20.2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8.6%、55.6%、144.6%。各级法院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应对案件持续增长的新问题。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5年来,各级法院审理的8000余万件案件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的案例较多。报告共引用33个案例,通过对每个案例的阐释,扩大法治宣传效果,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也让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比如,社会广泛关注的“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二审判决认为,劝阻电梯内吸烟的行为合法、正当,符合公序良俗,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鼓励,劝阻吸烟者不应承担任何民事责任,故撤销一审判决。各界普遍认为,该案维护了法治尊严和社会公共利益,从中感受到了法治进步,增强了对法治的信心。
附件是对报告主文的详细解读、生动诠释和深度延展。报告起草组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共做了10个附件,帮助代表委员全方位解读报告。附件实现理念、内容、形式、技术“四个创新”。就技术创新而言,附件中嵌入24个二维码,链接包括实景折纸动画、H5、微视频以及司法公开平台、智能庭审语音识别系统、2018年人民法院工作要点等大量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报告的内容,便于代表委员更好地审议报告,便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法院工作。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