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r5U7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两会·声音2020)/e3pn4lb1l/ed453131m/ed6j6r9gv 建好“两张网” 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李强代表(上海市委书记) 坚持人民城市属性,既突出共享,又强调共建共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30年前,党中央审时度势,打出开发开放浦东这张王牌,掀开我国改革开放新篇章。上海全力实施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深刻诠释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充分展示了“中国之治”拥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上海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一定要努力打造成为我国城市的治理样板,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一方面,要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民城市属性,既突出共享,又强调共建共治,加快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率先构建以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治理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当前,我们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抓住建设“两张网”这个“牛鼻子”,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受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努力织密“两张网”,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这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牵引,也带动了政府管理服务改进,推动了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了资本集聚、人才汇聚、功能提升。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善作善成,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本报记者 刘士安 李泓冰整理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楼阳生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全国两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勉励我们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我们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转型发展方向,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化转型布局。明确到“2020年打基础、2025年出雏型、2030年基本实现、2035年全面实现”的转型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特做优现代农业、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构建“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等全面铺开,高质量转型发展加速推进。 强化项目支撑。把项目作为转型硬抓手硬指标,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去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今年1—4月又增长6.7%。目前全省66个工业类开发区规划面积284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1.82%,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发展态势强劲,三晋大地正成为项目建设的热土。 强化改革攻坚。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开局,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等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在全省市县和开发区推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强化创新驱动。聚焦“六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做好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篇大文章,推进工业、教育、医疗领域三大创新工程,手撕钢等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多层次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大军。 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胡 健整理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促振兴 张庆伟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黑龙江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黑龙江成立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组建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完成伊春市行政区划调整,结束了垦区、林区运行几十年的政企合一体制。龙煤集团持续深化改革,新组建的7个省级投资运营集团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中国一重等央企依靠改革效益大幅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扭亏增盈、僵尸企业处置专项行动,培育一批百亿级骨干企业,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内在活力。 二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黑龙江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去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0万个,粮食总产量达到1500亿斤以上。我们将坚持以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黑龙江去年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行“网上办、一次办、我帮办”等改革,全省新登记企业近10万户。我们将继续以“办事不求人”为切入点,推行以“证照分离”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自由贸易区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营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本报记者 吴齐强 郝迎灿整理 建好重要窗口 交出优异答卷 车俊代表(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浙江提出了“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这一新目标新定位,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来赋予浙江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期望既一以贯之,又集成升华,既体现了对浙江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也体现了对浙江使命担当的新期待新厚望。我们要深切领会这一新目标新定位的深刻内涵,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建设“重要窗口”的成色充分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奋力交出建设“重要窗口”的优异答卷,必须坚持“四个相统一”:一是坚持近与远相统一,既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开启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二是坚持稳与进相统一,做到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危中见机、化危为机,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园区改革步伐,大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坚持守与创相统一,放大“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示范引领效应,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努力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改革成果。四是坚持知与行相统一,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把深化“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不断激发实干的力量、创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加快打造一支与建设“重要窗口”相匹配的领导干部队伍。 本报记者 李中文整理 全面补齐短板 抓好产业扶贫 孙志刚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全力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确保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用好“窗口期”,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今年4、5、6三个月为“窗口期”,鼓励各地各部门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省领导挂牌督战9个深度贫困县和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已摘帽县区,督促基层抓具体抓深入。全面补齐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短板,逐户制作“明白栏”,便于群众知晓、监督。针对每个问题,我们要求建立部门、地方“双台账”,压实“双责任”,实行“双销号”,问题不解决进行“双问责”。 内外并重多措并举保证贫困群众充分就业。把稳就业作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成果的紧迫任务,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机遇,及时与对口帮扶省份和黔籍务工人员较多的省份签订稳岗协议,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稳得住、有钱赚。积极引进东部企业到贵州投资建厂、开设扶贫车间,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岗位。深入挖掘农村产业革命全产业链就业岗位,增加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就业岗位、公益性岗位。建立全省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推动人岗精准匹配,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工资性收入不减少。 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全面对照“八要素”找差距、补短板,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在选择产业上抓特色、上规模,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在组织方式上抓龙头、带农户,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群众搞产业、闯市场;在产销对接上抓销售、保效益,确保农产品卖得出、价钱好;在利益联结上抓分配、富农民,推广政策性保险,确保贫困户遇到自然风险或市场风险都能稳定增收脱贫。 本报记者 万秀斌 汪志球整理 护“中华水塔” 保一江清水 王建军代表(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青海屹立于地球第三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青海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31项体制试点任务。我们组建省州县乡村五级综合管理实体,对园区4个县进行机构改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遗产地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破解了“九龙治水”的现实困境。我们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完成5个专项规划,形成了“1+5”的规划体系。我们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15项标准体系、13个管理办法,形成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我们颁布实施有关法规,整合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职能实行集中统一综合执法,成立三江源生态法庭,完善了法规制度和司法保护体系。经过5年试点,三江源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保护和恢复,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雪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可可西里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累了青海经验。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蹄疾步稳,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开局起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公园示范省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空间布局、改革创新、制度建设等8个方面42项具体工作,涵养生态颜值,提升绿色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把青海打造成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国家公园示范省,推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报记者 刘成友整理 1590201780000责编:魏少璞人民日报15902017800002[]//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20/0523/20200523104354579.jpg{"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建好“两张网” 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李强代表(上海市委书记) 坚持人民城市属性,既突出共享,又强调共建共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30年前,党中央审时度势,打出开发开放浦东这张王牌,掀开我国改革开放新篇章。上海全力实施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深刻诠释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充分展示了“中国之治”拥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上海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一定要努力打造成为我国城市的治理样板,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一方面,要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民城市属性,既突出共享,又强调共建共治,加快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率先构建以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治理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当前,我们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抓住建设“两张网”这个“牛鼻子”,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受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努力织密“两张网”,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这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牵引,也带动了政府管理服务改进,推动了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了资本集聚、人才汇聚、功能提升。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善作善成,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本报记者 刘士安 李泓冰整理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楼阳生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全国两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勉励我们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我们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转型发展方向,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化转型布局。明确到“2020年打基础、2025年出雏型、2030年基本实现、2035年全面实现”的转型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特做优现代农业、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构建“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等全面铺开,高质量转型发展加速推进。 强化项目支撑。把项目作为转型硬抓手硬指标,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去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今年1—4月又增长6.7%。目前全省66个工业类开发区规划面积284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1.82%,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发展态势强劲,三晋大地正成为项目建设的热土。 强化改革攻坚。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开局,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等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在全省市县和开发区推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强化创新驱动。聚焦“六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做好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篇大文章,推进工业、教育、医疗领域三大创新工程,手撕钢等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多层次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大军。 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胡 健整理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促振兴 张庆伟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黑龙江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黑龙江成立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组建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完成伊春市行政区划调整,结束了垦区、林区运行几十年的政企合一体制。龙煤集团持续深化改革,新组建的7个省级投资运营集团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中国一重等央企依靠改革效益大幅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扭亏增盈、僵尸企业处置专项行动,培育一批百亿级骨干企业,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内在活力。 二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黑龙江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去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0万个,粮食总产量达到1500亿斤以上。我们将坚持以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黑龙江去年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行“网上办、一次办、我帮办”等改革,全省新登记企业近10万户。我们将继续以“办事不求人”为切入点,推行以“证照分离”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自由贸易区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营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本报记者 吴齐强 郝迎灿整理 建好重要窗口 交出优异答卷 车俊代表(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浙江提出了“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这一新目标新定位,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来赋予浙江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期望既一以贯之,又集成升华,既体现了对浙江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也体现了对浙江使命担当的新期待新厚望。我们要深切领会这一新目标新定位的深刻内涵,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建设“重要窗口”的成色充分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奋力交出建设“重要窗口”的优异答卷,必须坚持“四个相统一”:一是坚持近与远相统一,既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开启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二是坚持稳与进相统一,做到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危中见机、化危为机,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园区改革步伐,大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坚持守与创相统一,放大“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示范引领效应,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努力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改革成果。四是坚持知与行相统一,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把深化“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不断激发实干的力量、创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加快打造一支与建设“重要窗口”相匹配的领导干部队伍。 本报记者 李中文整理 全面补齐短板 抓好产业扶贫 孙志刚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全力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确保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用好“窗口期”,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今年4、5、6三个月为“窗口期”,鼓励各地各部门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省领导挂牌督战9个深度贫困县和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已摘帽县区,督促基层抓具体抓深入。全面补齐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短板,逐户制作“明白栏”,便于群众知晓、监督。针对每个问题,我们要求建立部门、地方“双台账”,压实“双责任”,实行“双销号”,问题不解决进行“双问责”。 内外并重多措并举保证贫困群众充分就业。把稳就业作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成果的紧迫任务,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机遇,及时与对口帮扶省份和黔籍务工人员较多的省份签订稳岗协议,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稳得住、有钱赚。积极引进东部企业到贵州投资建厂、开设扶贫车间,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岗位。深入挖掘农村产业革命全产业链就业岗位,增加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就业岗位、公益性岗位。建立全省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推动人岗精准匹配,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工资性收入不减少。 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全面对照“八要素”找差距、补短板,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在选择产业上抓特色、上规模,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在组织方式上抓龙头、带农户,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群众搞产业、闯市场;在产销对接上抓销售、保效益,确保农产品卖得出、价钱好;在利益联结上抓分配、富农民,推广政策性保险,确保贫困户遇到自然风险或市场风险都能稳定增收脱贫。 本报记者 万秀斌 汪志球整理 护“中华水塔” 保一江清水 王建军代表(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青海屹立于地球第三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青海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31项体制试点任务。我们组建省州县乡村五级综合管理实体,对园区4个县进行机构改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遗产地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破解了“九龙治水”的现实困境。我们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完成5个专项规划,形成了“1+5”的规划体系。我们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15项标准体系、13个管理办法,形成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我们颁布实施有关法规,整合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职能实行集中统一综合执法,成立三江源生态法庭,完善了法规制度和司法保护体系。经过5年试点,三江源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保护和恢复,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雪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可可西里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累了青海经验。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蹄疾步稳,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开局起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公园示范省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空间布局、改革创新、制度建设等8个方面42项具体工作,涵养生态颜值,提升绿色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把青海打造成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国家公园示范省,推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报记者 刘成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