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bGxF1kFh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全国政协委员顾建文:建议打破医疗领域 “数据孤岛”局面,推进医师多点执业/e3pn4lb1l/euo7p85u2/euo7q259k【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在线医生、在线问诊……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得到很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医疗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其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建设是重要举措,要打消当下医师多点执业如“走穴”一般如履薄冰的顾虑。顾建文是我国多有建树的神经外科专家,全军首批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今年两会顾建文重点关注互联网医疗建设,“据国家卫健委统计,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部分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不言而喻,互联网医疗的优势是通过连接和赋能医疗资源供给侧,让患者看病少跑腿,能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也存在很多问题。顾建文介绍,首先,大部分医院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包括患者疾病信息、影像检验报告、互联网诊疗记录、药品使用等基础数据在医院系统中好比一个个“数据孤岛”,难以形成互联互通的合力。对于这其中的原因,顾建文解释,“从主观方面看,患者病历实际上体现着接诊大夫的经验和能力,各医疗机构为了各自利益不愿将患者相关信息共享、公开。从客观方面看,技术标准不统一,不仅各医疗机构使用的信息系统不同,标准化水平低,相互之间难以实现连接,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其次,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医生注册数量及级别资质较为庞大,但是看似庞大的医疗数据背后,存在着不少“僵尸医生”。顾建文说:“前期各大平台为了抢占医生资源,大力宣传推广、线上奖励等烧钱策略,快速提高注册医生的数量,最终出现了高注册量、低使用率的情况。有数据显示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手机上,平均约有5个以上的App在同时注册使用,但活跃度非常低。” 这其中原因之一是执业医师所在单位都是大型公立医院,医院患者本身数量就很大,医师工作负荷很大。而在现有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体系下,医师多点执业可能会导致大医院出现人员分流、人力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这就使得多点执业难以得到大医院的主动支持,医生普遍持观望态度,医师多点执业难以取得实效。对此,顾建文建议,要使得互联网医疗有长远发展,就必须打破 “数据孤岛”现象,建议建立医疗行业共享数据平台,推动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建设。首先,建议由卫健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该平台记录每个市民在不同阶段的健康状况,包括历史就诊情况及医疗数据等。其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统一的医疗行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将医疗及相关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这意味着不同医院的医生能方便地从信息系统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历史报告,减少重复检查,节省市民医疗费用支出。其次,建议大力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有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顾建文表示,当前医师多点执业仿佛“走穴”一般而如履薄冰、顾虑重重。未来通过互联网平台,医院可以建立良好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合作关系,让重患者“转上来”,轻患者“转下去”,实现分级诊疗。医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得到充分发挥,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医师资源分配不均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1646812780270责编:王怡环球时报-环球网164681278027012[]{"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在线医生、在线问诊……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得到很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医疗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其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建设是重要举措,要打消当下医师多点执业如“走穴”一般如履薄冰的顾虑。顾建文是我国多有建树的神经外科专家,全军首批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今年两会顾建文重点关注互联网医疗建设,“据国家卫健委统计,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部分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不言而喻,互联网医疗的优势是通过连接和赋能医疗资源供给侧,让患者看病少跑腿,能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也存在很多问题。顾建文介绍,首先,大部分医院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包括患者疾病信息、影像检验报告、互联网诊疗记录、药品使用等基础数据在医院系统中好比一个个“数据孤岛”,难以形成互联互通的合力。对于这其中的原因,顾建文解释,“从主观方面看,患者病历实际上体现着接诊大夫的经验和能力,各医疗机构为了各自利益不愿将患者相关信息共享、公开。从客观方面看,技术标准不统一,不仅各医疗机构使用的信息系统不同,标准化水平低,相互之间难以实现连接,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其次,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医生注册数量及级别资质较为庞大,但是看似庞大的医疗数据背后,存在着不少“僵尸医生”。顾建文说:“前期各大平台为了抢占医生资源,大力宣传推广、线上奖励等烧钱策略,快速提高注册医生的数量,最终出现了高注册量、低使用率的情况。有数据显示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手机上,平均约有5个以上的App在同时注册使用,但活跃度非常低。” 这其中原因之一是执业医师所在单位都是大型公立医院,医院患者本身数量就很大,医师工作负荷很大。而在现有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体系下,医师多点执业可能会导致大医院出现人员分流、人力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这就使得多点执业难以得到大医院的主动支持,医生普遍持观望态度,医师多点执业难以取得实效。对此,顾建文建议,要使得互联网医疗有长远发展,就必须打破 “数据孤岛”现象,建议建立医疗行业共享数据平台,推动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建设。首先,建议由卫健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该平台记录每个市民在不同阶段的健康状况,包括历史就诊情况及医疗数据等。其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统一的医疗行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将医疗及相关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这意味着不同医院的医生能方便地从信息系统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历史报告,减少重复检查,节省市民医疗费用支出。其次,建议大力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有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顾建文表示,当前医师多点执业仿佛“走穴”一般而如履薄冰、顾虑重重。未来通过互联网平台,医院可以建立良好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合作关系,让重患者“转上来”,轻患者“转下去”,实现分级诊疗。医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得到充分发挥,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医师资源分配不均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