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1tsaKuB5M 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热评两会丨“自己人”的信心更足了/e3pn4lb1l/f814bt3ek/f814c6c10<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今天(10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2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达89.6,在上月大幅回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0.7个点。其中,反映企业信心状况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达99.5,比上月上升0.8个点。</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b4ee9ae34f6f240288f93fb6d0edabe.png?imageView2/2/w/1260" /></i></p><p>这组带着暖意的数字,与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声音形成呼应——</p><p>“不要争论、不要犹豫、不要徘徊,总书记说,‘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我们民营企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p><p>“近年来,我切实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资金,各级政府都在积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p><p>“民营企业自身要正确对待环境变化,主动转变角色与做法,着力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p><p>……</p><p>我们再看另一组耳熟能详的数字“五六七八九”。它们体现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是“自己人”的信心与担当。</p><p>谁都会遇到困难,谁都会遇到困惑,民营企业也不例外。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间,不少民营企业订单减少、融资难度加大,信心受到了一定影响。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全国上下都在全力拼经济。“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这颗“定心丸”,正在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fceec362b56fa799e978658dd9a6cdd7.png?imageView2/2/w/1260" /></i></p><p>“去年,我们享受减税降费政策红利200多万元。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桂惠贷’政策,曾经困扰我们的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来宾东糖集团凤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丽娜接受采访时说。</p><p>见微知著。2022年,全国普惠小微贷款的余额接近24万亿人民币,授信户数超过5600万户;小微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1.7万亿元。2023年,无论是普惠金融服务,还是对中小微企业的税费支持政策,都会继续助力民营企业发展。</p><p>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自立自强。“我们最近正在安徽、广西、江西几个地方做调研,准备投资10亿元左右,进行全链条的农业无人化装备制造。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专注于智慧农业、智慧水务。”江苏一家从事农业装备制造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向《热评》评论员讲述了他们的最新规划。</p><p>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德才看来,应重视民营经济分类发展,进行“精准滴灌”。比如,像上面这样“专精特新”的企业,就要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p><p>“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当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民营企业在中国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就像民营企业家们所说,信心胜过黄金。</p><p>(热评评论员)</p></section></article>1678494277850责编:赵钰阳<a href="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item_id=9216690781416303542&track_id=B906DEA8-92E7-42A8-9ECF-268A05606F2F_700158351483" >央视新闻客户端</a>167849427785012[]//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202eb2c0a265b393885e39cc4e51d9du5.jpg{"email":"renxinhui@huanqiu.com","name":"任鑫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