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ExQ8作者:周旭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话改革:用公平照亮未来/e3pn4lb1l/e3pn51gea/e3pn51oar教育公平不仅是群众的强烈呼声,也始终是党和政府的不懈追求。令人欣慰的是,“异地高考”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破冰前行,教育公平的阳光雨露正在洒向这片土地上每一个角落。我相信,公平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社会的活力,也必能照亮一个现代化大国的未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环球网报道全国两会前方记者周旭】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教育改革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接受环球网记者书面采访,讲述了江苏省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举措。环球网: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小学全部划片就近入学,这其中也包括江苏的一些城市,请问江苏在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面以及解决“择校热”问题方面有何举措? 沈健:我省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缓解“择校热”。一是努力消除城乡间择校,主要是通过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和建设来实现,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二是努力消除大中城市里的“择校热”。具体措施包括规定热点高中要将不少于50%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每所初中,由所在初中择优推荐等。目前,我省盐城、如皋、海安等地区通过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等方式,已实现“零择校”的目标。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措施,缓解中小学“择校热”问题。一是公办学校坚持免试免费就近入学,民办学校实行自主报名免试入学,如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规模则按计划摇号录取;二是严禁任何学校进行或变相进行各类入学考试测试面试,如满足学区生源入学后仍有多余学额,则通过公开报名、摇号确定;三是严格落实四星级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的规定;四是推进教师流动常态化,研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用”的模式,推动实现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此外,还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和支持同一层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方式共享优质资源。环球网: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教师失德的案例。您怎么看待师德师风问题,认为造成失德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规避失德行为?沈健: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师德师风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与否的重要标尺。目前师德师风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言行失当,打骂体罚学生,媒体特别关注。二是中小学教师打骂体罚学生,有偿家教,是师德师风工作的难点,多年来屡禁不止。三是高校教师学术失范问题,在各类评审也中均有反映。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教师身上,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乃至我们整个教育系统的形象。其中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师德师风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转型期普遍价值观出现问题,必然也会反映在教师身上,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道德水平又理应高于其他职业者,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历来备受社会关注。二是师德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的观念和修养不是听一次报告、出台一个规定、组织一次活动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职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开始,贯穿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三是教育自身的问题造成的,如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打骂体罚学生,多发生在未接受到师范教育的临时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身上,他们缺乏爱心、缺乏专业情意的教育,甚至有的还有人格缺陷;中小学教师家教问题,与现阶段各种与升学相关的选拔性考试有直接的关系,家长需求旺盛;高校教师学术失范与高校的考核制度和各类项目评审的评价体系有关系,教师急功近利,出现学术造假。近期,我省将采取以下措施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坚持教师持证上岗。从职前教育抓起,要求各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中,加强专业思想、专业情意教育。通过见习、实习,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意。二是在培训工作中增加师德师风专题内容。在各级各类教师和校长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师生涯之中。三是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号召全省教师在践行师德上做表率、当楷模。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带动全体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打造一支品格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四是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师德建设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研究制定我省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保障等7大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重大舆情响应工作机制,对违反师德特别是恶性犯罪事件依法依规及时查处。环球网:针对全国多地出现的校车事故,江苏省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沈健:自从江苏启动实施校车安全工程,提出到2015年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基本制度两年来,校车安全管理取得阶段性进展,多部门参与校车安全管理的机制基本建立,多渠道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的措施基本落实,多模式推进校车安全工程的格局基本形成。主要包括:在城镇公交公司内增设校车分公司或者专门组建校车公司负责校车运营;交由客运专业公司运营;由政府或学校出资购买校车、学校负责管理运营。目前,全省校车已达7100辆,在满足10多万学生上下学乘车需求的同时,保持了安全运行状况平稳。但校车总体运力不足,通行环境相对落后,安全隐患依然突出。下一步,我省将把校车安全纳入全省教育发展布局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格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坚持专业管理、市场运作、政府保障,完善机制,严格监管,全面深入地开展校车安全工程,把各项责任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全力推动全省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工作导向和安排方面,一是坚持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降低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二是发展公共交通。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提供方便;三是对确实需要专用校车服务的部分农村地区,要保障校车数量充足、运行安全。具体工作中,将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学校布局结构,着力解决学生上下学“路途远”的问题;二是完善公交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学生“乘公交难”的问题;三是配齐配足专用校车,着力解决校车“不够用”、“不合格”的问题;四是强化通行驾乘管理,着力解决校车“事故偶发”的问题,坚决杜绝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环球网:在教育改革中,招生改革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江苏做了哪些尝试来探索更为公平的招考制度?沈健:江苏积极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高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加快研究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努力探索和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分类考试。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和不同考生群体的需求,积极推进分类考试:报考自主招生院校的考生,参加自主招生院校单独考试;报考统一招生院校的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根据不同院校提出的要求和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考试或申请注册入学。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自主提出对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的要求。二是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把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相结合,重视学生成长发展的连续性,使素质教育的导向更加清晰、准确,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将更加有效。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力度和信度,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在院校录取中的作用。三是逐步建立多元化录取模式。实行本专科分类考试,根据不同高校的要求,逐步建立“自主录取、统一录取、注册入学”的多元化录取模式。探索高水平大学以自主测试结果作为主要录取依据的完全意义上的自主招生;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核的办法,实施国家和省高职院校提前单独招生;结合学业水平测试方案的改革与完善,逐步形成高职(专科)院校全面实行注册入学的招生录取模式。环球网:江苏2012年末公布的异地高考方案有着“零门槛”、“最大方方案”之称,江苏为何如此大方?沈健:首先,江苏是一个开放的省份,我们每一年在我们江苏随迁子女,在我们江苏接受教育的话,大概是60万到90万之间。2012年,我们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来苏就业务工人员来苏参加考试的通知,根据这个意见,你只要具有学籍,和高中阶段完整的学籍,另外你的监护人只要是在江苏有一个固定的合法的职业,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就可以参加高考。之所以这样,我想还是领导的重视以及社会的包容,因为来苏的务工人员为我们江苏的发展做了贡献,我们理所当然也要为他们随迁子女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服务。第二,我们江苏的教育得到了快速优质的发展,也为他们来苏学习、参加考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7%,义务教育的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99%,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9%。我们普通高校数在全国是第一,只要学生认真参加考试,取得好成绩,我们完全可以将所有在我省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用我们江苏的专业招生计划全部录取。环球网:2013年被称作就业“最难年”,有预测称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多万,今年成为就业“更难年”。江苏省在推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有哪些政策?沈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民生工作的首位,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在毕业生总量一直高位运行、位居全国第一的情况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情况良好,2005年以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5%以上,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已建成40所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35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四年来,全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2.6%,始终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创业教育工作呈现出就业率稳定、就业质量提高、到基层就业人数多、就业服务工作扎实、创业教育特色鲜明等显著特点,多次得到国家领导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12年7月我厅高校学生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4.1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总量再创新高。我省将进一步按国家和省相关要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以推动高质量就业为重点,以强化就业创业教育为基础,以推进创业实践为依托,以加强高校间合作为平台,以全面提升高校就创业工作水平为追求,全力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出台配套政策。结合江苏实际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配套政策措施,特别是求职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创业扶持、校园招聘活动经费支持等政策。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围绕经济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开拓新的就业岗位。积极组织、实施好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落实相关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三是明确工作导向。探索建立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将重点从单纯考核就业率,转移到评价就业质量上来,切实将“能就业”和“就好业”有机结合起来。四是优化就业服务。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发挥全省高校7个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域联盟作用。全面推进“江苏省高校百校联动就业计划”,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工程,深入实施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和就业能力提升工程。五是推进创业教育。做好40所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校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组建江苏省青年企业家大学生创业导师团;继续遴选15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会同省人社厅遴选建设20个左右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六是加强分类指导。加强对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及工作薄弱高校的关心和指导,促进全省高校就创业工作的均衡发展。13945497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一环球网139454970000011["9CaKrnJExP9","9CaKrnJExOa","9CaKrnJExLG","9CaKrnJExJ8","9CaKrnJEwYk"]
教育公平不仅是群众的强烈呼声,也始终是党和政府的不懈追求。令人欣慰的是,“异地高考”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破冰前行,教育公平的阳光雨露正在洒向这片土地上每一个角落。我相信,公平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社会的活力,也必能照亮一个现代化大国的未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环球网报道全国两会前方记者周旭】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教育改革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接受环球网记者书面采访,讲述了江苏省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举措。环球网: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小学全部划片就近入学,这其中也包括江苏的一些城市,请问江苏在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面以及解决“择校热”问题方面有何举措? 沈健:我省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缓解“择校热”。一是努力消除城乡间择校,主要是通过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和建设来实现,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二是努力消除大中城市里的“择校热”。具体措施包括规定热点高中要将不少于50%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每所初中,由所在初中择优推荐等。目前,我省盐城、如皋、海安等地区通过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等方式,已实现“零择校”的目标。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措施,缓解中小学“择校热”问题。一是公办学校坚持免试免费就近入学,民办学校实行自主报名免试入学,如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规模则按计划摇号录取;二是严禁任何学校进行或变相进行各类入学考试测试面试,如满足学区生源入学后仍有多余学额,则通过公开报名、摇号确定;三是严格落实四星级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的规定;四是推进教师流动常态化,研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用”的模式,推动实现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此外,还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和支持同一层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方式共享优质资源。环球网: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教师失德的案例。您怎么看待师德师风问题,认为造成失德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规避失德行为?沈健: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师德师风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与否的重要标尺。目前师德师风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言行失当,打骂体罚学生,媒体特别关注。二是中小学教师打骂体罚学生,有偿家教,是师德师风工作的难点,多年来屡禁不止。三是高校教师学术失范问题,在各类评审也中均有反映。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教师身上,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乃至我们整个教育系统的形象。其中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师德师风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转型期普遍价值观出现问题,必然也会反映在教师身上,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道德水平又理应高于其他职业者,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历来备受社会关注。二是师德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的观念和修养不是听一次报告、出台一个规定、组织一次活动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职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开始,贯穿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三是教育自身的问题造成的,如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打骂体罚学生,多发生在未接受到师范教育的临时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身上,他们缺乏爱心、缺乏专业情意的教育,甚至有的还有人格缺陷;中小学教师家教问题,与现阶段各种与升学相关的选拔性考试有直接的关系,家长需求旺盛;高校教师学术失范与高校的考核制度和各类项目评审的评价体系有关系,教师急功近利,出现学术造假。近期,我省将采取以下措施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坚持教师持证上岗。从职前教育抓起,要求各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中,加强专业思想、专业情意教育。通过见习、实习,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意。二是在培训工作中增加师德师风专题内容。在各级各类教师和校长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师生涯之中。三是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号召全省教师在践行师德上做表率、当楷模。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带动全体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打造一支品格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四是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师德建设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研究制定我省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保障等7大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重大舆情响应工作机制,对违反师德特别是恶性犯罪事件依法依规及时查处。环球网:针对全国多地出现的校车事故,江苏省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沈健:自从江苏启动实施校车安全工程,提出到2015年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基本制度两年来,校车安全管理取得阶段性进展,多部门参与校车安全管理的机制基本建立,多渠道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的措施基本落实,多模式推进校车安全工程的格局基本形成。主要包括:在城镇公交公司内增设校车分公司或者专门组建校车公司负责校车运营;交由客运专业公司运营;由政府或学校出资购买校车、学校负责管理运营。目前,全省校车已达7100辆,在满足10多万学生上下学乘车需求的同时,保持了安全运行状况平稳。但校车总体运力不足,通行环境相对落后,安全隐患依然突出。下一步,我省将把校车安全纳入全省教育发展布局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格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坚持专业管理、市场运作、政府保障,完善机制,严格监管,全面深入地开展校车安全工程,把各项责任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全力推动全省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工作导向和安排方面,一是坚持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降低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二是发展公共交通。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提供方便;三是对确实需要专用校车服务的部分农村地区,要保障校车数量充足、运行安全。具体工作中,将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学校布局结构,着力解决学生上下学“路途远”的问题;二是完善公交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学生“乘公交难”的问题;三是配齐配足专用校车,着力解决校车“不够用”、“不合格”的问题;四是强化通行驾乘管理,着力解决校车“事故偶发”的问题,坚决杜绝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环球网:在教育改革中,招生改革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江苏做了哪些尝试来探索更为公平的招考制度?沈健:江苏积极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高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加快研究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努力探索和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分类考试。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和不同考生群体的需求,积极推进分类考试:报考自主招生院校的考生,参加自主招生院校单独考试;报考统一招生院校的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根据不同院校提出的要求和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考试或申请注册入学。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自主提出对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的要求。二是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把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相结合,重视学生成长发展的连续性,使素质教育的导向更加清晰、准确,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将更加有效。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力度和信度,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在院校录取中的作用。三是逐步建立多元化录取模式。实行本专科分类考试,根据不同高校的要求,逐步建立“自主录取、统一录取、注册入学”的多元化录取模式。探索高水平大学以自主测试结果作为主要录取依据的完全意义上的自主招生;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核的办法,实施国家和省高职院校提前单独招生;结合学业水平测试方案的改革与完善,逐步形成高职(专科)院校全面实行注册入学的招生录取模式。环球网:江苏2012年末公布的异地高考方案有着“零门槛”、“最大方方案”之称,江苏为何如此大方?沈健:首先,江苏是一个开放的省份,我们每一年在我们江苏随迁子女,在我们江苏接受教育的话,大概是60万到90万之间。2012年,我们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来苏就业务工人员来苏参加考试的通知,根据这个意见,你只要具有学籍,和高中阶段完整的学籍,另外你的监护人只要是在江苏有一个固定的合法的职业,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就可以参加高考。之所以这样,我想还是领导的重视以及社会的包容,因为来苏的务工人员为我们江苏的发展做了贡献,我们理所当然也要为他们随迁子女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服务。第二,我们江苏的教育得到了快速优质的发展,也为他们来苏学习、参加考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7%,义务教育的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99%,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9%。我们普通高校数在全国是第一,只要学生认真参加考试,取得好成绩,我们完全可以将所有在我省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用我们江苏的专业招生计划全部录取。环球网:2013年被称作就业“最难年”,有预测称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多万,今年成为就业“更难年”。江苏省在推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有哪些政策?沈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民生工作的首位,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在毕业生总量一直高位运行、位居全国第一的情况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情况良好,2005年以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5%以上,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已建成40所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35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四年来,全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2.6%,始终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创业教育工作呈现出就业率稳定、就业质量提高、到基层就业人数多、就业服务工作扎实、创业教育特色鲜明等显著特点,多次得到国家领导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12年7月我厅高校学生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4.1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总量再创新高。我省将进一步按国家和省相关要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以推动高质量就业为重点,以强化就业创业教育为基础,以推进创业实践为依托,以加强高校间合作为平台,以全面提升高校就创业工作水平为追求,全力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出台配套政策。结合江苏实际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配套政策措施,特别是求职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创业扶持、校园招聘活动经费支持等政策。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围绕经济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开拓新的就业岗位。积极组织、实施好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落实相关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三是明确工作导向。探索建立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将重点从单纯考核就业率,转移到评价就业质量上来,切实将“能就业”和“就好业”有机结合起来。四是优化就业服务。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发挥全省高校7个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域联盟作用。全面推进“江苏省高校百校联动就业计划”,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工程,深入实施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和就业能力提升工程。五是推进创业教育。做好40所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校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组建江苏省青年企业家大学生创业导师团;继续遴选15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会同省人社厅遴选建设20个左右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六是加强分类指导。加强对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及工作薄弱高校的关心和指导,促进全省高校就创业工作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