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部长王毅答记者问(全文)

2016-03-08 10:48:00 环球网 分享
参与

  15 新华社记者:

  过去一年中国和欧洲的关系非常亲密,英法德三个国家和中东欧国家都和中国越走越近。英国首相卡梅伦甚至说英国愿意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您怎样看待这种变化?它是一时的变化还是长久的变化?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中国变了还是欧洲变了?谢谢。

  王毅:

  对欧外交是去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如你所说,习近平主席去年对英国进行了“超级国事访问”,掀起了中欧合作的新高潮。我们同欧洲各国的关系呈现出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态势。

  中欧关系的积极变化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远和必然的选择。中国始终把中欧视为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欧洲开始更加客观平和地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曾几何时,中欧之间摩擦不断,但尘埃落定之后,欧洲发现中欧之间其实不会发生战略对抗,也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相反合作的需要越来越大,共同利益也越来越多。当然,事物是辩证的,中欧之间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彼此一定会越走越近,步伐也会越来越稳。

  下一步,我们愿意同欧洲切实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建设,这是一个世纪工程,也是中欧双方对人类文明进步应当作出的贡献。谢谢。

  16 柬埔寨高棉日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王外长你好,我知道东盟作为东亚合作中心,去年底已经宣布建成东盟共同体,中国也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去年以来,中泰铁路、中老铁路、中印尼高铁相继启动。同时,中国还推动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今年还将举行该合作机制的首次领导人会议。我的问题是中国今后还将推出哪些政策和措施支持东盟的发展?谢谢。

  王毅:

  你问的问题很好,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银婚”之年。25年来,中国和东盟关系经受了各种考验,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当前,中国和东盟关系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我们有几个优先伙伴的设想,一是愿意把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伙伴,建设好中老、中泰铁路和中国印尼雅万高铁等项目,积极推动泛亚铁路网建设,让中国和东盟各国民众更加方便地相互往来。

  我们愿把东盟作为对外自贸合作的优先伙伴。实施好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给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实惠。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力争年内完成。

  我们愿把东盟作为区域合作的优先伙伴。本月底,李克强总理将邀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所有国家,也就是越、老、柬、缅、泰的领导人齐聚海南,举行澜湄合作的首次领导人会议。澜湄一江连六国,我们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的特征是更接地气,更重效率,我们目前已经有了78个早期收获的项目。澜湄合作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有益补充,还可以助力东盟的整体和均衡发展。

  我们愿把东盟作为区域合作的优先伙伴。本月底,李克强总理将邀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所有国家,也就是越、老、柬、缅、泰的领导人齐聚海南,举行澜湄合作的首次领导人会议。澜湄一江连六国,我们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的特征是更接地气,更重效率,我们目前已经有了78个早期收获的项目。澜湄合作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有益补充,还可以助力东盟的整体和均衡发展。

  我们还愿把东盟作为海上合作的优先伙伴。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加强在海洋经济、海洋环保、海上安全等领域合作。同时也愿探讨建立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把南海这个共同家园维护好,建设好。谢谢。

  17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想问一个关于缅甸和昂山素季的问题,缅甸现政府的任期3月底结束,中国对缅甸新政府有怎样的期待?中国和昂山素季之间有哪些的沟通和接触?我想知道此前被叫停的密松电站是否有望恢复?其他中方在缅的投资项目面临情况怎样?会不会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王毅:

  中缅友好植根于两国人民心间,有着强大生命力,不会因缅甸国内形势变化而改变。我们对于中缅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昂山素季女士以及她所领导的民盟与中国一直有友好交往,彼此了解和信任不断增加。我们对缅甸的未来同样充满信心。

  中缅是搬不走的邻居。我们愿意帮助缅甸更好、更快发展起来,密松电站是一个商业合作项目,履行了完整审批手续。合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是“成长中的烦恼”。双方将继续积极妥善处理。我们对中缅互利合作的未来当然也充满信心。谢谢。

  18 赞比亚记者:

  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是否会受到影响?在去年年底中非合作论坛的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主席提出到2020年中国愿意向非洲作出1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鉴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这样的目标能否实现?

  王毅:

  今年是中非建交60周年,世界变了,中国和非洲也在变,但是不变的是中非之间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深厚友谊。

  去年底,习近平主席宣布实施对非十大合作计划。这个计划的最大特点就是要从迄今主要依靠资源类产品的贸易模式转向更多开展投资和产业合作,通过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帮助非洲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因此,这个计划可谓正逢其时,恰恰可以有效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给非洲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中国一向言出必行。峰会刚刚过去3个月,我们已经和20多个非洲国家对接,积极落实峰会成果,一批早期收获项目即将落地,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也已启动运行。

  多年来,外界对中非合作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但非洲自己最有发言权。在去年的中非峰会上,很多非洲领导人都公开表示,中国从来没有殖民过非洲,而是帮助非洲摆脱贫困,实现发展,为非洲带来了新生。非洲一直在寻找一位有着共同利益和真正可靠的合作伙伴,最终找到了中国。他们的发言在现场引发强烈的共鸣,我认为着真正代表了广大非洲人民的心声。谢谢。

  19 “外交小灵通”征集的网友问题:

  王部长,大家发现中国外交非常忙。去年习主席出访八次,王毅部长您本人也是一个“空中飞人”。我们很好奇,中国外交这么忙,究竟在忙什么呢?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关系吗?

  很高兴回答来自网友的问题。首先我要感谢广大网友对外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这位网友说的很对,中国外交这几年确实非常忙,但是忙得很有必要、很有收获。

  王毅:

  必要,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三年来,习近平主席20次出访,相当于环绕地球飞行10圈。所到之处都刮起强劲“中国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人的腰板越来越硬。收获,是因为中国的外交不仅“高大上”,而且“接地气”。大家看到,中国的领导人甚至我们的主席、总理,都在出访期间亲自做“讲解员”和“推销员”。他们心中想的是国内的发展建设,装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我举一个例子。今年1月,习主席访问伊朗后4天,首列“义乌-德黑兰”货运班列就通车了,为义乌7万多家商户开辟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运输通道,让他们拥有更多商机和更好收益。这方面的故事和事例还有很多,今天不可能向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有兴趣的话,请点击一下“外交小灵通”。

  最近外交部又推出了一项支持地方发展和开放的新举措,那就是外交搭台、地方唱戏。我们在外交部的蓝厅为地方省区市举行全球推介活动,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和企业来参加,彼此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上个星期我们举办了首场推介宁夏的活动,反响很好。今后我们大概每两三个月举行一次,欢迎各省区市踊跃参加。

  总之,中国外交今后还会越来越忙,服务和支持国内发展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大,我们老百姓从中分享的“红包”也会越来越多。谢谢。

  何绍仁:

  本场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外长,谢谢各位。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张冬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