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放开国际人才政策 设立国际人才组织

2016-03-10 13:42:00 环球网 分享
参与

继续放开国际人才政策  发起设立国际人才组织

  主持人:您认为新出台的人才政策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王辉耀:中国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虽然很早就有,但是一直在政策的力度、宽松度上有限,这次相对来说是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但是仍然有一些可以不断改进的地方。

  对于华人来说,现在要求有博士学位,今后可以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华人也可以申请绿卡,不一定非要有博士学位的限制。现在的很多政策还只是局限在了中关村等试点,希望可以尽快地向全国复制、推广。这次开放了投资移民,像边远地区,比如贵州、宁夏等地,可以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当地吸引国际人才、吸引国际投资的政策。总的来说,政策还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地区性差异。另外随着外国人永久居留工作的不断展开,工作量会慢慢上来,我们可能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专门的机构,我记得您曾经提出中国需要设立移民局,原因是什么呢?

  王辉耀:实际这项工作基本上各个国家、地区都有专门的机构。像中国的台湾地区,6、7年前也成立了台湾的移民署,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国际人才。因为吸引一个国际人才,往往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他不仅要办签证,也要办工作许可,有的还要办外国专家证,办家属的证件,还要提供很多的福利便利,也就是说政策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涉及很多部门。像前些年中国的绿卡政策,就涉及了25个部门会签,所以有必要把具有国际人才管理经验的部门汇集起来,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加强这方面工作。成立中国的国家移民局,将来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时机也比较成熟。特别是在这次中办和国办发布的《意见》中专门提到了,要设置专门的协调处理移民管理工作的机构,从这个工作角度来讲也是有需求的,所以这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哪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呢?

  王辉耀:这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例如美国有专门的移民管理部门,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有这种类似的设置。设置这样一个机构,主要是向全世界释放一个信号,中国欢迎全世界的人才来落户、来发展、来寻找机会,来帮助中国走向世界。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原来是由不同的部门分别在做这些工作,如果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协调,综合地管理这项工作,会极大地提高效率,也简化了国际人才各种手续的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工作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新的领域,这方面的服务,包括政府的管理都要跟上。同时除了正常的移民,人才的移民,可能还有一些非正常的移民,甚至包括了偷渡等特殊情况,那就需要参照国际标准来处理。包括未来有可能还会接纳部分国际难民,这都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现在首次从国家层面出台这样一个政策文件,表明了中国要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那么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时机也比较成熟了。

  主持人: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人才的WTO”,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王辉耀: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人才大国,也是一个贸易流动大国,是资本流动大国。贸易流动领域有WTO来进行全球治理,资本流动领域有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是现在国际上没有一个关于全球高端人才流动的组织。包括学历的互相认证,工程师资格的认证,甚至未来移民的配额,留学生的管理等,特别需要一个国际组织来协调、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的管理和提升。中国发起了亚投行,发起了“一带一路”,发起了丝路基金,还有之前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中国现在是人口流动大国,每年出去几十万的留学生、移民,现在又接纳外国人才到中国来。中国可能要从过去30年的吸引外资,到未来30年更多地去吸引外才。中国现在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今年又举办G20峰会,建立一个人才WTO,就是世界人才组织(World Talent Organization)很有必要。而且中国积极主动发起一个国际组织的话,包括人员的设置、机构等会像亚投行一样占据较大的主导地位。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个人才大国,人才流动大国,如果能够发起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同时能够让中国为全球治理和国际人才流动做出独特的贡献,也是很有必要的。

  主持人:那么您作为国际人才领域的专家,对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王辉耀:中国过去30多年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好,是把全国的人才流动调动起来。例如每年毕业的700万大学生可以去全国各地,可以在任何城市工作,人才流动是非常自由的。两亿七的农民工可以去全国任何地方打工,也是非常自由的。全国的人才流动和劳动力流动,带来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辉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比如人口老化已经占到很大的比例,沿海劳动力短缺已经让很多的工厂停产。未来我们要转型,要开始考虑利用全球的人才红利。像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国家移民局,在国际上建立世界人才组织,让中国更好地在未来打下机构的基础和制度的优势,来吸引全球的国际人才,让中国未来的软实力、创新、转型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过去的全国人口流动、人才流动,到未来的全球人才流动,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机遇,怎样抓住这个机遇,也就是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里面谈到的,就是要怎样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指中国人,也是要全球的人才参与进来。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对我们未来的转型、对经济的增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撑,都会有关键的作用,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那建立这样的国际人才组织我们还需要哪些努力,或者是还需要怎样的先决条件和后天的条件呢?

  王辉耀:现在国家已经很重视这方面工作了,像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据我所知中央已经在考虑这个建议了。我们要有更多的人才进来,做更多的国际人才比较,国际人才的研究。像我们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专门从事人才研究工作,以及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研究,可以做很多的这些领域前期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另外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国际人才来从事国际人才组织的工作。我们还要联合一些国际人口大国,可以从双边的交流先开始,例如可以与澳大利亚开展双边的人才交流,可以和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分别开展双边交流,然后逐渐形成一个多边的机制,建立一个国际人才组织。就像与金砖国家有经济方面的组织,有亚投行是关于投资方面的,那我们与其它国家也可以建立一个关于人才流动的组织,可以对未来刺激人才流动,起到导向、引领和治理的作用。就像OECD一样,这些国际组织对全球的治理和全球的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中国来成立一个世界人才组织也是非常的必要,而且中国很看重人才, "人才"这个词汇本身也是中国的一个发明。

  主持人:刚才您讲到要设立移民局,那要在吸引国际人才之前设立移民局,还是在吸引国际人才之后,还是必须同步进行?

  王辉耀:这并不矛盾,可以同步进行。中国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国际人才吸引工作,就像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办从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关于加强绿卡管理和外国人才吸引工作的文件,意义非常重大。正如1979年中国出台了《中国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吸引外资、外商来华投资起到推动性的作用。现在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和服务管理的意见,也对未来外国人到中国来发展、外国人才到中国来发展起到决定性、推动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建立国家移民局,会使中国更好地在这个方面建立制度优势。同时在国际治理方面,在国际人才流动、国际人才发展、国际人才使用和未来国际人才的互相认证、资格互换,包括学历认证、资格认证和留学生往来、人才往来、人才互派、交流方面,如果有一个国际人才组织起作用,会是非常大的进展和非常大的创举。中国本身有这么大的人才基础,这么大的人才流动,完全有资格,也有能力、有需要,来建立一个世界人才组织,同时对于世界也是贡献。

责编: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