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多元智库发展 推动政策采购市场
主持人:您能介绍一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推动政策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辉耀:CCG在推动政策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CCG自08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关注国际人才研究,出版了几十本国际人才研究领域的专著,包括每年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四本权威的国际人才蓝皮书,同时也为中组部、统战部、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国侨办、国家外专局等与人才工作相关的部委做了大量的课题,提出很多建言献策。另一个方面,CCG也做了很多相关的调研,包括在欧美同学会和很多社团中也做了很多研究,所以掌握很多的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提出国很多政策建议,也看到政策不断地在完善。特别是最近中央出台的这些政策,我们都参与了很多课题。例如最近出台的中关村和北京的20条人才新政,CCG课题组进驻中关村几个月,参与了各个环节工作,包括实施细则的制定。所以CCG一直在参与国际人才领域的研究和政策推动,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在人才工作上迈出了这么大的步伐,也看到中国的人才工作开始不断地迈向新的高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在不断形成。CCG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研究最前沿国际人才的智库,能够对中国人才事业做出一些贡献,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主持人:那您认为智库应该如何发挥智囊的作用,为国家建言献策?
王辉耀:中国的体量很大,从中央到地方也是高度的集中,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和政府的影响力很大。从政策来讲,如果一个政策设计的好,可以带来很大的效果,这是政策红利,但如果一个政策设计的不好,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比别的国家更有需求建立智库体系。通过智库体系的建设,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可以加强民主建设,加强民主协商的建设。加强智库体系的建设,能够在各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政策竞争的市场,同时又能够帮助形成科学民主决策的体系,尽量避免在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失误,避免一些损失。中央提出加快智库建设,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是非常及时、到位的建议。中国现在体量很大,任何的决策都会牵一发动全身,就需要很多家智库来论证政策,形成一个智库的政策采购市场,便于政府更好地优化决策,同时也能帮助中国软实力的打造,包括中国的思想走出去,包括中国的智库走出去,都将是非常好的载体。所以智库的建设在现阶段来讲,对于中国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我看到最近的一个世界智库排名,咱们中国的智库体量还是比较大的,您觉得中国的智库需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未来又会是怎样的?
王辉耀:虽然建国以来也有很多的官方智库,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更多地鼓励多元化的智库,就像中央文件里面提到的,我们既要有国家的智库,也要有大学的智库,也要有企业的智库,更要有社会的智库,就是民间的智库,智库的多元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智库应该有一些竞争,或者政府在政策采购方面,可以更多地偏向各种不同的智库,有意识地让不同的智库来参与决策,而不是说只依赖某个部委的研究院,或是依赖传统上的研究中心。几十年都是靠内部的研究单位,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有一些弊病。鼓励多元化,同时更多地鼓励社会智库、民间智库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民营经济搞活了中国的经济市场,现在如果我们更多地鼓励社会智库、民间智库,就能搞活我们的政策市场,搞活我们的思想市场。同时,就像当年发展民营经济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发展民营智库,可能也会带来中国智库的大发展。任何的市场里面,有一定的不同体系、不同载体的话,会加快、加速或者说良性的循环,促进他们之间的共生和竞争,同时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多优化的机会,这是中国智库应该更多努力的方向。
(根据访谈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